(原标题:红色印象 | 专访老党员——董生财)
“十年九旱,一年水灌,白天刮风点油灯,夜晚刮风埋死人”这是当年照阳河镇广大群众中流行的俗语。干旱、风沙,气候恶劣是这一地区显著的自然特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党的好干部到当地任职,他带领干部群众,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种植柠条,防风固沙,谱写一曲催人奋进的为民服务的赞歌。
与共和国同龄的董生财,于196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5月参加工作,1983年3月任照阳河镇党委副书记,1985年5月任照阳河镇镇长,1989年6月任照阳河镇党委书记,1998年2月任康保县林业局局长,在任期间为我县林业发展、防风固沙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气候恶劣,成为上世纪照阳河群众抹不去的梦魇。董生财深入到兴隆村、北沙城、蒙古旗杆等地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经过与干部群众交流,大家认为抗旱能力强、扎根深的柠条最适宜栽种。在1985年,康保县畜牧局为当地拨发一批柠条籽,在胡子窝村规划了270亩试验林。董生财接到上级任务,深入到种植区,深入到群众中,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艰苦卓绝的柠条种植。第一年种植失败了,他总结经验,继续努力,在第二年终于获得了成功。他带领全镇人民大力种植十万亩柠条,生态环境及群众生活得以很大地改善,为构建康保县北部百万亩生态屏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认可,荣获“县委、县政府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市政府人民满意公务员”等称号,记二等功。
调任县林业局工作后,董生财亲自到上级部门跑办项目,争取资金支持。继续为康保的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他于2000年被河北省局委会、林业厅、人事厅、总工会联合授予“1998-1999年度河北省绿化奖章”;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三北防护林体系(1978-2000)建设先进工作者;2002年获得全国绿化奖章,被河北省林业局、人事局授予“河北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荣获二等功,同年被河北省林业局授予“林业建设十佳先进工作者”;2003年获得了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记一等功。
“荣誉是党对我多年培养教育的结果,也是各级领导多年来对我工作的认可,更是我在任职期间同林业工作者同心协力的结果,我所获得的荣誉不只属于我,也属于和我一起为打造美丽康保的奋斗者们!”董生财对笔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