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3日,市卫健委系统工会主任、二级调研员张梅、市卫健委医政药政医管科负责人李倩、科员宁楷轶、袁桐磊一行4人来到急救中心调研指导工作,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寇磊、副主任郝平及相关科室负责人陪同调研。
张梅主任一行人首先来到十三楼体验馆,了解体验馆的建设情况,到院前医疗急救培训中心和物资储备库,观看了二级、三级防护服穿戴流程,就负压原理、操作流程、转运流程和防护装备等问题与现场人员进行了深入交谈,并对物资储备情况进行调研指导;随后来到一楼大厅了解AED智能救护站使用和周边志愿者注册情况;最后来到三楼120指挥调度大厅,详细了解了急救中心文化建设、救护车收费标准以及5G应用、MPDS急救优先分级调派系统等指挥信息系统建设情况。急救中心主任寇磊从中心基本概况、工作职能、队伍建设情况、重点工作汇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
市卫健委医政药政医管科负责人李倩提出:一是急救车辆方面,对全市急救车辆进行摸底统计,以负压救护车为依托,推动各县逐步建立120指挥调度系统;二是质量控制方面,近期组织全市质控会议,借助质控会议对各县(市、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三是健康宣教方面,大力开展针对公众的急救培训,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四是体系建设方面,符合条件的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要纳入院前急救网络,建设急救站点,辐射周边居民。同时,医政药政医管科作为急救中心主管科室,全力支持院前急救工作,助力院前急救工作更上一层楼。
最后,市卫健委系统工会主任、二级调研员张梅对急救中心工作予以肯定的同时,还帮助急救中心就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她指出:一是要稳定急救队伍,充实急救力量。掌握中心男女比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学历情况、平均年龄等,按照《廊坊市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年)要求,逐步加强人才储备,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待遇,发挥年龄优势,激发青年职工干事创业热情;二是强化业务学习,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对急救站点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站点内医务人员院前急救能力和服务水平,将专业技术人员送至急诊急救能力强的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培养优秀的全科医务人员;三是争取政府部门支持,推动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一方面,加强市级急救中心力量,推动“急救中心迁建项目”进度,加快急救中心医疗机构资质审批,对不满足审批条件的,列入整改清单,加大力度补短板强弱项。同时完善市城区网络布局,弥补安次区南部和临空经济区急救站点空白;另一方面,实地调研各县(市、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情况,争取政府部门和卫健委党组支持,按照省、市文件要求,制定切实可行个性化建设方案,有效推动县域内急救体系建设;四是筑基础强基石,打造星级窗口单位。急救中心要发挥软硬件优势,将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融入到院前急救工作中,结合廊坊急救文化,将急救中心打造成政府部门的窗口单位,全面提质增效,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实到行动中。
会后,急救中心主任寇磊召开专题部署会落实调研会议精神,他提出:一是建立健全全市院前急救体系,在医政药政医管科组织下,对各县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关于印发<廊坊市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廊医改办[2021]3号)文件落实情况,调研后形成工作汇报,制定全市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具体工作方案;二是筹备召开院前急救质控大会,质量控制科确定召开时间,制定质控大会召开方案并准备相关材料等;三是提高急救培训工作质量,与医政药政医管科进行协调沟通,与医疗机构进行联合培训,并让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到急诊能力较强的院内急诊科进行实训学习;四是夯实业务基础,提升业务能力,对急救设备、专业知识、人文素质等软硬件同步提升;五是稳定中心队伍建设,充实急救力量,逐步扩大专业技术人员占比;六是谋划“急救中心迁建项目”工作,尽快与卫健委主要领导请示汇报,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七是提高宣传力度,做好《廊坊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急救站点位置、AED智能救护站位置、院前急救收费、非院前收费、体验馆预约参观、培训等宣传工作,为居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院前急救服务。(万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