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2日,衡水市司法局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刘志安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以来,衡水市司法行政系统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成效的重要标尺,研究制定了《衡水市司法行政系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优势,守望初心依法辅政,牢记使命法治利民,担当作为减证便民,强基固本法治惠民,勇于创新普法惠民,定纷止争,助力平安衡水建设。谋惠民之策、行便民之举、解民生之忧,切实把学党史和队伍教育整顿同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结合,用心用情办好群众心坎上的实事。当天,中共衡水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举办“学史力行 为民解忧——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七场新闻发布会,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信志锋主持发布会。

刘志安介绍,衡水司法局在法治惠民中积极探索,增加衡水市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微信平台功能,实现全时空的智慧服务。智能法律服务机器人7×24全天候值班,群众可通过语音和文字两种形式在线咨询法律问题,也可以通过智慧司法服务系统在线向律师进行法律咨询。通过电话热线直接接线、法治地图,可实现全市各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服务机构服务场所的一线导航。针对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短板问题,市司法局印制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微信平台宣传展板310幅、宣传材料7万余份,已发放至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和社会公众。引导群众通过“掌上办”“指尖办”咨询和申办法律事务,让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普惠、便捷、高效、精准的法律服务。
为深入推进减证便民,市司法局起草并印发了《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水市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初审确定的市政府本级《保留的证明事项目录》和《拟实行承诺告知制的证明事项目录》及时上报省司法厅审查。近期将按程序公布衡水市“两个目录”,进一步清理烦扰群众和企业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各类无谓证明。市司法局推动“互联网+公证”服务。衡水市湖城公证处、故城县公证处通过网站、公众号、冀时办等网上城市服务平台开通线上自助办证。湖城公证处、故城县公证处实现学历、学位、驾驶证公证等高频公证事项跨省通办。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在法治利民方面,积极送法进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等。各律师事务所到民营企业进行法治体检,与企业部门领导交流座谈项目咨询、风险防控、诉讼仲裁、融资贷款等事项,耐心细致的解答了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进行了梳理,为企业防范法律风险提出建议。深入社区、农村、学校等,通过以案说法、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向社区居民宣传讲解了婚姻家庭、劳务、物业费收缴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守法诚信、依法办事、理性维权,实现法律服务与社区群众“零距离”的接触。活动开展以来,全市30余家律师事务所深入社区、企业、农村和学校,举办专题法治讲座6场,现场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500余人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针对衡水湖保护、文物保护等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市司法局与有关部门起草完成了《衡水湖保护条例》《衡水市文物保护条例》《衡水湖垂钓管理若干规定》等草案。《衡水市文物保护条例》《衡水湖垂钓管理若干规定》已报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审议。市司法局提请市政府印发《关于修订部分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决定》(衡政规〔2021〕2号),按规定将《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区主城区货运车辆限行的通告》(衡政规〔2019〕8号)中新能源货车办理通行证的总质量由1.8吨调整为4.5吨,修改了《衡水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衡政规〔2018〕13号)中限制对外地出租车准入问题等内容。
在建设平安衡水方面,衡水司法系统围绕平安衡水和乡村振兴,集中开展矛盾排查化解专项行动,聚焦劳资、医疗、交通、环保等重点领域,加强源头防控化解,调处各类纠纷17000多件。市司法局利用节假日时间逐县指导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工作,对各县市区近200余名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了9次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法律援助案件办案质量,强化律师对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标准的认识。

在普法惠民方面,衡水市司法局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衡水市分公司合作,共同在现有6657个邮政驿站、31条干线汽车邮路、369条城乡投递道段邮路网络基础上打造河北省首家“普法邮路”。衡水600余名邮政投递员化身“法治宣传志愿者”。他们将沿着“普法邮路”这条学法之路、普法之路、送法之路,将法治精神传播到了千家万户,助力普法进万家提供强大支撑。此外,衡水市法宣办、市司法局与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共同举办“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民法典大宣讲进校园活动。于5月21日、5月28日、6月2日、6月4日分别到衡水市八中、冀州中学、志臻中学、启明中学进行法治宣讲,将民法典和送法进校园,就青少年如何学法、知法、用法、守法,保护自身的民事权利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