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良种,千粒好粮”,奋斗一生的袁隆平,值得中国人民永远怀念。
5月22日,91岁的“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长沙与世长辞。此时,正是小满时节,在北方,早稻结穗,籽粒渐盈,在南方,夏收夏种,一派繁忙。华夏大地,飘香的稻穗凝结着袁隆平的汗水与心血,广袤的稻田为袁隆平矗立起光辉的丰碑。
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布朗抛出“中国威胁论”,撰文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达16亿,到时谁来养活中国,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短缺和动荡危机。袁隆平向世界宣布:“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袁隆平院士凭借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在稻田里洒下汗水,把自己的青春全部奉献给了科研。袁隆平先生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我们要学习袁隆平院士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作为当代青年,应该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改革实践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供稿人: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