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邑县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史资源的综合效益,从规范保护、科学开发、基因传承等方面出新招,赓续“红色血脉”、塑造“红色品牌”、弘扬“红色精神”,不断加强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打造红色文化精品,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把红色文化项目化、品牌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的新路子。
据了解,武邑县在乡村振兴中注重发挥红色文化对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反哺作用,按照‘十四五’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把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老区精神的有效载体,从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乡村旅游等方面切入,变红色文化资源为旅游文化产业。
传承红色基因,必须加强载体建设。为此,武邑县加大力度,着手实施由“红色文化”向“红色产业”的转变。“产业要发展,项目是关键。在推进实施项目开发过程中,注重以规划为引领。”武邑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说,“去年,武邑县先后制定了《武邑县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武邑县李保国纪念馆规划设计方案》等文件,有利于武邑县红色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和有力助推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武邑县在红色资源保护开发上持续加力,相继修缮了“五·二一”烈士陵园;建设了李保国纪念馆;对清凉店镇南白庄抗战遗址和审坡镇花园村八路军兵工厂遗址进行了抢救性保护。通过红色旧址的修缮和复建及展陈,把红色记忆很好地展现出来,让人们深刻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那段艰苦的岁月,忆苦思甜,倍加珍惜当下幸福美好的生活。
武邑县发扬革命传统,大力弘扬共产党人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革命精神,把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转化为强大精神动力,以发展红色旅游助推文旅兴县,谱写武邑更加壮丽的新篇章。
(供稿人:张保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