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讯:6月11日傍晚,晚风习习,在海港区新闻里小区广场上,饭后散步的人群围着一个小姑娘,她正在表演京剧《拾玉镯》选段,那优美的唱腔引得人群发出阵阵叫好声。
她就是14岁的屈美妍,在新闻里小区,几乎人人知道这个喜欢京剧的小姑娘。
家有京剧小票友
美妍妈妈闫女士告诉记者,美妍说话晚,两岁多才开口。刚会说话没多久,家人发现她特别喜欢戏曲频道,只要电视里一放京剧,美妍就认真地看,还“咿咿呀呀”跟着学。说起来闫女士直笑:“话还说不利索呢,唱的中国人不懂,外国人不明白的。”才两岁的美妍就学会了一个技能——换台,而且只换戏曲频道。
6岁时,美妍说出了令全家“费解”的请求——学习京剧!当时父母惊讶不已,因为在父母看来这也太“偏门”了,没听说还有学这个特长的啊!在美妍多次请求后,父母为她联系到了京剧学涯的第一位老师——赵金玉。2014年屈美妍终于如愿开始学习京剧。
京剧艺术是程式化表演,容不得丝毫懈怠。每天练习不计其数的重复动作;连续几天练习同一句唱腔、同一个眼神在外行人看来更是枯燥乏味的。但是小小的美妍怀着对京剧艺术的尊重与敬畏,对自己从没有半分松懈。每天起床后,美妍拿戏曲的跑圆场、压腿、涮腰来锻炼身体,用她的话来说,这是一举两得,练水袖、喊嗓更是几年如一日,乐此不疲。
如痴如醉小戏迷
赵金玉老师说,美妍对京剧有超出常人的天分。每次教一个新选段,美妍总是第一个学会,她学起唱腔有板有眼,拿起身段像模像样。社区有活动都喜欢邀请她,她很快成了社区居民眼里的“小小京剧家”。
美妍在社区活动中演出。(图片由闫女士提供)
美妍说,她很享受京剧带给她的快乐和知识。现在,她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学习新唱段之前都会先收集、整理、学习一些关于这段戏的资料,大到整个故事情节小到不认识的唱词中的生僻字,都会认真学习,然后再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家长一起交流、分析,这样就能够更加轻松、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形象。提前做功课不仅有助于她的京剧表演,还可以帮助她增强语文词语掌握和理解能力。
坚持让美妍取得累累硕果。她曾获得第三届国际七里新城杯国际票友大赛金奖;第七届“和平杯中国京剧优秀小票友”;“第九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银奖;河北省戏曲小梅花荟萃金花十佳;全国京剧票友“戏曲新苗” “最佳表演”等多个奖项及称号。特别是去年11月获得的第二十四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金花奖,更是少儿戏曲届的最高奖项。
美妍连续三年应邀参加河北电视台的春晚录制,节目中演唱的《卖水》《红灯记》《咏梅》等经典唱段,因为曲风朗朗上口,引得了许多小朋友争相向她学唱京剧。她还参加过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戏曲大会》《角儿来了》《宝贝亮相吧》《快乐戏园》等节目。因为擅长表演京剧荀派唱段,美妍被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派传人孙毓敏老师赞誉是“京剧小天才”。
美妍参加河北电视台节目录制。(图片由闫女士提供)
传承国粹的“小老师”
美妍还身体力行带动、感染着周围的人!在家她要教62岁的姥姥学戏,在学校小美妍更是名“小老师”,有40多名同学因为她而了解了国粹京剧,从而开始学习京剧。
这几年参加的演出、赛事,美妍已经记不清到底有多少场了。除了专业的戏曲舞台表演外,生活中的小美妍还经常把国粹京剧艺术传播到秦皇岛的大街小巷;全市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留下了她和她的46名“小徒弟”的身影;全国残疾人电影节开幕式上有她的身影;慰问孤寡老人有她的身影;为社区戏曲爱好者讲解京剧知识有她的身影;“小虎子听戏”也有她的身影。这几年,小美妍还把自己平时演出所得的劳务费捐赠给了灾区、困难家庭等。
闫女士说,人们常说“一方水土育一方人”,咱秦皇岛历史悠久,人文历史与自然景观完美碰撞,可能从小看惯了清灰的城墙、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美妍才对传统文化如痴如醉、情有独钟。
美妍说,她的愿望是长大后不仅要成为一名京剧表演者,更大的愿望是像她的老师一样:让更多的人了解京剧,喜欢京剧,学习京剧,将国粹京剧艺术传承下去。来源:秦皇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