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公园紫薇桥上细看碧波飞鸟、感受水乡灵韵;九州广场上书写九州之首的气势磅礴,感悟老城的厚重底蕴;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里细数文物遗迹,对话先辈激情岁月......近年来,冀州区依托“滨湖近水、历史文化”两大资源优势,强化品牌塑造,深化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旅产业”,刷新冀州文旅融合新名片。
叠加生态文化优势,强化品牌塑造。该区紧紧依托衡水湖湿地生态资源,按照“一核、一带、四区”的空间布局,着力构建生态休闲度假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健康养生游、文化休闲农业游等六大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同时,该区着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高标准规划滨湖文化旅游产业园,以“汉之魂、水之韵”为特色,建设“古汉遗风”、“信都旧址”、“清水微澜”、“太后故里”四大核心景区以及古塚汉墓、汉古城墙遗址公园、信都书院、九州文化广场、民俗文化园等文化项目,全面塑造高品位的文化生态体验区以及独具特色的文旅新业态,彰显冀州底蕴深厚的城市“古典范”。截至目前,该区拥有滨湖公园、灵秀山庄、田园棉文化园、九州文化广场、冀州宫廷剪纸展览馆、三皇炮捶展览馆、老盐河生态公园等20余个景区(点),年接待游客超过60万人次,基本达到了“两日游”规模,初步形成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旅游产品体系。
找准产业发展“坐标点”,深化融合发展。该区认真研究区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布局,编制《冀州文旅产业集聚区概念规划》、《冀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文件,找定位、准发力,全面打造旅游产业“新名片”。首先,该区坚持全面规划和重点突出相结合,不断拓宽产业发展路径,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全力做好“+旅游”和“旅游+”文章。他们以游湖、垂钓、赏荷、看兰花为主的观光文化和以九州文化广场、滨湖公园、竹林寺、古冀州城为主的历史文化以及以冀州焖饼、曹记驴肉、冀州大锅菜为主的饮食文化为抓手,重点发展观光娱乐、文化创意、餐饮服务等产业。其次,该区着力推动“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等公共旅游产品研发设计,推出了北漳淮乡观光采摘、红色教育、民俗体验的一体化旅游、岳良村“皇家特色小镇”皇家文化旅游、“田园乡村一日游”、“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田园棉文化园手织布观光游”、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白庄战斗纪念碑等红色研学游一系列精品旅游线。目前,该区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纪念馆、田园棉文化园、肖家庄皇冠梨采摘园、岳良皇家小镇等特色文化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超过1万人。
借助平台展示冀州风采,发出冀州邀请。该区力求从多个维度宣传城市的独特风貌和内涵韵味,借助多个平台讲好冀州故事。该区借势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和得天独厚的自然区位优势,以赛道沿线景点为开发重点,通过扩建玉泽园文化园、提升兵法城娱乐设施,综合提升改造滨湖公园、老盐河公园景区,形成了集会展、餐饮、健身、水上观光娱乐于一体的沿湖“生态旅游圈”,并将本地剪纸、花丝、田园棉等传统又不失时尚的文化产品推介出去,城市生态、文化魅力全面彰显。同时,该区紧抓机遇,全面加大对外推介力度,积极与中国诚通、中铁旅等旅游企业联系对接,发展旅游经济;与媒体合作开展旅游宣传;举办田园棉民俗文化节等会展活动,参加各类大型旅游推介会,全面推介冀州旅游资源产品,旅游知名度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