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5日,衡水市医疗保障局新闻发言人、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保胜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提升医疗保障服务水平,推行慢性病或特殊病网上随时申报、医疗机构评审认定新模式,推进普通门诊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工作”是省委、市委“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0件民生实事之一。市医疗保障局认真、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医保为民解难题”实践活动,解决群众在医保领域的“急、难、愁、盼”,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当天,中共衡水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举办“学史力行 为民解忧——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信志锋主持发布会。
李保胜介绍,推行慢性病或特殊病网上随时申报、医疗机构评审认定新模式,即在2021年6月30日前全面启动实施门诊慢(特)病网上随时申报、医疗机构评审认定新模式。衡水原有慢(特)病认定模式不统一,各县区采取由医保经办定期组织专家集中评审认定,周期较长、频次较少。一些慢病患者不能及时享受医保待遇,一些长期异地居住人员及行动不便人员认定不方便。为解决这类问题,按照省医疗保障局统一部署,衡水市医保局启动实施了门诊慢(特)病网上随时申报、医疗机构评审认定新模式,即“个人随时申报,医疗机构评审认定,网上公布评审结果,慢特病待遇及时享受”。随时申报,可以使患者患病后及时得到认定并享受相关待遇;申报可以进行掌上申报,方便快捷;评审进度可以在微信中随时查询,知晓评审结果,了解未通过原因。认定工作更加透明和更具时效性;从申请受理、资料审核、资格认定等全程网上办理,全程留痕,可追溯,可倒查,既方便了慢病患者,又能有效杜绝虚假慢病,为合理科学使用医保基金提供了基础保障。对于异地安置、年老或行动不便、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居住偏远等特殊参保人员,可在认定系统中选择特殊人员选项,填报不能前往现场认定的具体原因并做出个人承诺,可直接由医师进行线上认定。
在推进异地就医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方面,目前,衡水市符合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了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共计244家医疗机构。在此基础上,衡水市医疗保障局继2020年11月30日上线5家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医疗机构之后,对普通门诊跨省直接结算扩面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在6月底前,全市将有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26家接入普通门诊异地就医跨省直接结算系统,加上2020年已完成改造的5家将达到31家,实现衡水县市区全部覆盖。届时,外地参保人员到我市上述医院就医,普通门诊费用可直接结算。同时,全省将有300家医疗机构纳入门诊直接结算试点,衡水市参保人员到市外这些医院门诊就医,都可以实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