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造“董子+”学科合作模式,推动董子文化落地生根)
近年来我校的董学事业蓬勃发展,与此同时,董子学院学者立足衡水,扎根学院,打造“董子+”学科合作模式,在校内积极与各院系、各学科展开广泛深入的合作,推动董子文化落地生根,结出了累累硕果。
5月27日,我校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一年一度的毕业设计作品开幕了,和往年一样,董子文化主题依然是其中最为吸睛的亮点之一。申献双老师指导、程晓艺同学创作的“画说董子”,根据董子学院曹迎春教授编写的《趣说董子》创作而成,用11幅插画展现董仲舒的生平故事,用趣味卡通人物塑造董仲舒IP形象。吴军伟老师指导、夏雨同学创作的“字绘董子”,用董子学院教师编写的董仲舒百句名言绘制出董子像,新颖别致,极具创意。


本学期,董子学院曹迎春教授与外语学院杨敏教授再度携手,为2018级翻译专业41名同学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之董仲舒翻译》课程。该课程分设两个翻译项目:董仲舒的“四个自信”;董仲舒的“仁义礼智信”。学生首先通过观看董子学院代春敏、曹迎春两位老师的授课视频进行董子文化的学习,然后编写翻译项目文案,展开翻译实践,并在课程结束前开展以“我和董子的亲密接触”为主题的学习经验交流分享会。

“董子+美术”“董子+外语”,这是我校董子学院充分挖掘董子文化资源,积极发挥董子文化优势,创新学科合作的新模式。董学与各学科建设的结合,既巩固了董学根基,也凸显了学科特色,为我校跨学科合作教研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