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白事不设供品、不上烟酒、不请商业演出……这是青县流河镇人和镇村红白理事会的章程,也是村规民约。
还在2016年前,人和镇村红白喜事互相攀比、好面子风气盛行,给村民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在这种情形下,村民曹克会、姚秀香、胡宗利等萌生了成立红白理事会的想法。他们草拟出节俭办事的章程,并拿到各家各户商量。没想到,全村村民几乎都赞成。然后,他们拿着签满名字的章程找到村委会,说明来意。村民们的合理性建议立即得到了村“两委”班子的支持。2016年下半年,一个由党员和群众代表共38名成员组成的红白理事会旋即成立。这些成员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义务为村民服务。
村委会制定了含有20多条具体规定的《移风易俗丧事简办章程制度》,规定丧事期间,取消宴席;送葬当天,两菜一汤,由村民自己动手做;不上烟酒;不请商业演出;直系近亲属用的孝服统一由村委会提供,其他亲朋好友一律戴小白花。同时,多方筹集资金4万元,购置活动板房、灶具、座椅、板凳、电子鞭炮等供村民免费使用,并将村委会的一间房腾出作为厨房和存放物品之用。
制度规定有了,但大家谁都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原因很简单,就是怕被人戳脊梁骨,说自己不孝。恰巧,党员申忠和父亲去世,他严格遵守村里的办事章程,最终花费不到2万元,和之前的形式比起来,一下子节省近3万元。
有了党员带头,村民们立即跟着学起来,从此,村里的红白事都由村干部带领红白理事会操持,一律实行简办。
“丧事不喝酒,孝衣归公有,歌舞鞭炮全不要,遇事就带两只手。”这是一首人和镇村村民耳熟能详的顺口溜。
截至今年4月下旬,理事会已义务组织简办丧事20余场,累计为村民节省资金100余万元。2019年5月,人和镇村作为移风易俗沧州市唯一村级典型参加了沧州市移风易俗先进工作会议并做典型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