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民政厅正式公布全省婚俗改革实验区名录,其中衡水市冀州区榜上有名,正式被列为河北省婚俗改革试点。近年来,冀州区大力推进婚姻移风易俗,全面遏制婚俗不正之风,积极探索婚俗改革新模式,全面掀起“健康文明、简约适度”婚俗新风尚。
改革先行,为爱“减负”。该区由民政部门牵头就移风易俗、倡导节俭、完善村规民约等8项内容进行梳理汇总,研究编制了《冀州区村级自治组织责任清单》,并明确村级组织责任,通过“行政干预+村规民约”形式,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百米”。截至目前,全区红白喜事简办率达到90%以上,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通过持续强化“喜事简办,有事备案”模式,建立并完善了常态化长效机制,有效促进了婚俗改革落实落地。同时,该区还在区、乡村设立两级协会指导红白事工作。其中,区级层面,在城区设立全区红白理事联合会,委任社会知名人士任会长,负责改革婚丧嫁娶习俗、协助办理红白事等工作;村级层面,在各村(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由各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担任,本着一切从简的原则,协助每户村民办好男女婚庆及丧葬事宜。截至目前,全区基本实现乡村红白理事会组织“全覆盖”。
服务至上,为爱“升温”。该区以《民法典》颁布实施为契机,以婚姻“辅导室”“调解室”“颁证室”为抓手,全面提升婚姻登记服务质量,大力倡导婚俗移风易俗。其中,“辅导室”引入社会力量,探索“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为新人上好“婚前第一课”,就心理、德育、生活技能等进行讲授,帮助年轻人向婚姻状态过渡,从源头上减少婚姻家庭纠纷的产生;“调解室”积极探索“调解+关爱”服务模式,为广大市民开展情绪疏导、法律咨询、家事调解、教育引导等服务,并通过离婚冷静期内对当事人开展婚姻危机干预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开展婚姻家庭关系调适和离婚辅导,化解家庭矛盾、促进社会稳定;“颁证室”通过整合现有场地,进一步浓厚结婚证申领过程中的神圣、庄严、浪漫仪式感,从细微处入手,激发新人向善、向上、向美的力量。同时,该区还建立完善社会名人颁证制度,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等社会各业代表、杰出人员,参与结婚证颁发工作,确保将颁证室打造成为传播文明、传承家教、传授家风、传递正能量主阵地。
打造基地,为爱“添彩”。该区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条件,推动婚俗改革功能拓展延伸,探索打造了以“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为主题的红色集体婚礼基地、以“农光互补示范园”为主题的环保集体婚礼基地和以“皇家小镇”为主题的古典集体婚礼基地,充满仪式感的集体婚礼在节约费用的同时,又让新人们尽览了美景,接受文明时尚的浸润,三个基地各具特色,为有意参加集体婚礼的群众多种选择,广大群众踊跃参与。截止目前,三个基地累计接纳100余对新人参加集体婚礼,感受幸福时刻的别样浪漫。其中,今年4月28日在冀州区“农光互补示范园”举办的“爱心向党 百年礼赞 一世情缘”集体婚礼活动,吸引50对新人参与活动,以全新形式共享温馨时刻,共倡勤俭文明新婚俗。
活动先行,为爱“搭桥”。该区民政、工会、教育、妇联等部门联合建立“未婚大龄青年数据库”,设立“相亲角”,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为辖区广大未婚青年牵线搭桥。其中,交友活动,通过设立交友群,吸收全区广大单身适龄青年入群,并及时发布征婚、交友信息,促进情感交流。目前,该群已吸引入驻青年群近500人,日发布各类交友信息50余条。工会交友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工会作用,利用工会成员多、串联能力强等优势,及时互通交友信息,并通过基层工会服务平台推介,全区644个基层工会、45200名会员踊跃参与,既享受平台信息,又主动牵线搭桥,有效促进信息沟通。同时,该区充分利用“七夕”“情人节”等节点,举办大型主题联谊活动。截止目前,先后举办“同心渡鹊桥 共筑新风尚”“今天我们牵手——七夕鹊桥会”“浪漫邂逅 缘结冀中”等主题联谊会三期,累计吸引300余名青年才俊参与,现场帮助20余对嘉宾牵手成功,受到了冀州广大青年朋友的一致欢迎。(供稿人:樊加伟)
图1为:今年5.1前夕,冀州区在“农光互补示范园”举办“爱心向党 百年礼赞 一世情缘”集体婚礼活动。
图2为:今年5.20当天,冀州区在民政局门口举行“倡导婚俗新风集体颁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