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有效率是多少?
2020年12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有效率达79.34%。
疫苗效果能持续多长时间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在国内Ⅰ/Ⅱ期临床研究和海外Ⅲ期临床研究中都进行了抗体的持久性观察,根据新冠灭活疫苗Ⅰ/Ⅱ期临床研究,6个月以上观察数据显抗体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上。最早注射疫苗的志愿者已经9个多月,抗体依然保持较高水平。后续仍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数据支持。
哪些人群可以接种新冠疫苗?
新冠病毒疫苗的推荐免疫程序为2针,两针间隔3-4周,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年龄在18岁以上、无慢性病人群可以接种。孕妇、哺乳期妇女,正处在发热、感染等疾病急性期、患免疫缺陷或免疫紊乱的人群,以及患有严重的肝肾疾病、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恶性肿瘤的人群,不适合接种。接种后可能会存在哪些不良反应?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疫苗与其他任何灭活疫苗类似,一般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局部红肿、疼痛等,少数人因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头痛、肌肉酸痛等,一般不需处理可自行恢复。严重异常反应通常是指接种后发生危及生命、或造成伤残、失能等情形,需要采取现场急救和住院治疗等措施。根据目前掌握的我国新冠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结果数据,没有此类严重异常反应情况发生。
打了新冠疫苗后是否还需要戴口罩?
接种疫苗后,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另一方面,通过接种疫苗会在人群中建立起免疫屏障,可以阻断新冠病毒持续传播,避免新冠肺炎大流行。但是,在人群免疫屏障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即使部分人群接种了疫苗,大家的防控意识和防控措施也不能放松。因此,接种疫苗后还是应该继续佩戴口罩。
哪些人不能打新冠肺炎疫苗
我国《新冠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1版)》指出,18岁以下人群、对疫苗过敏者、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者、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妊娠期女性不能打新冠病毒疫苗。
1.目前已有的疫苗尚未获得用于18岁以下人群的临床试验数据,暂不推荐18岁以下人群接种。
2.对疫苗过敏者不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包括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以及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不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脱髓鞘疾病等。
4.正在发热者、患急性疾病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者、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不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但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
5.妊娠期女性不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但如果在接种后怀孕或在未知怀孕的情况下接种了疫苗,不推荐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采取特别医学措施(如终止妊娠),建议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对于有备孕计划的女性,不必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延迟怀孕计划。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
认定条件及优惠政策
科技创新企业展示
国内先进科技成果展示
高动态导航技术实验室
2020年4月,河间市人民政府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在河间经济开发区建立高动态导航技术实验室。作为科技创新平台,发挥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职能。目前实验室拥有教师4名,硕士研究生16名。团队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项目研发及管理经验丰富。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二十余项。
实验室紧密结合公共服务、应急救援、智能钻井、智能农机、智慧施工、国防等领域对高过载、高转速、高速度等复杂运动条件下信息测量的迫切需求,特别是石油天然气钻探开采过程中高温、高压、高自旋、强振动等复杂环境条件下信息获取难、特征分析难、自动控制难等一系列工程问题,围绕高动态惯性器件、高动态导航、高动态智慧感知、高动态模式识别、高动态智能控制领域的共性与关键技术及应用技术等方向,探索新机理、新方法,发现新效应、新规律,并转化为具体应用成果,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产品,推动导航制导与控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信号与信息处理等学科发展,培养高层次创新拔尖人才。实验室在井下工程参数测量技术、钻头动态监测技术、提速工具及测试设备、虚拟现实交互技术、钻井数字孪生技术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