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张渤,战斗在敌人心脏的孤胆英雄)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红色记忆
1938年,他毅然放弃学业,告别新婚妻子和家人,参加八路军上阵杀日寇;1943年,他打入伪省保安司令部,搜集敌人军事情报、营救革命同志;1948年11月16日,因身份暴露被捕的他倒在敌人的枪口下……
杨柳葱郁,一望无际的麦田在温暖和风的吹拂下欢快起舞。“十四五”规划已经开启,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回首百年奋斗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回这壮丽山河和富足生活。
历史定格,英雄长眠。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触摸到先烈们跳动不息的脉搏,感受到他们为了中华民族崛起而奔涌的满腔热血。初夏时节,记者跟随清苑区苑桥村的张静霞老人,穿过绿油油的麦田,来到横卧在麦田之中的一处坟冢前,坟前刻有“张渤烈士之墓”几个大字的墓碑分外醒目。
图为张静霞老人擦拭烈士墓碑。
“1948年11月22日,国民党守军弃城而逃,解放军进城,保定解放。而我的堂哥张渤却在11月16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没能看到保定解放……”张静霞老人眼含热泪手抚墓碑,话语中透出深深的遗憾。
墓碑的背面,刻满密密麻麻的小字:张渤 原名张静芝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革命烈士 日伪时期化名张友农 解放战争时期化名张弗飞 中共内部称其张渤(亦称张勃)祖籍河北清苑……
“张渤是我二伯家的二儿子,我们都叫他二哥。二哥牺牲时我才3岁,基本没什么记忆。大我11岁的二姐当时常去二哥二嫂家串门,知道的事情比较多。我长大后,二姐常向我提起二哥张渤的英雄事迹。”今年76周岁的张静霞说道。
“我家和张渤家住对门,我父亲和他从小交好,他还曾经救过我父亲一命。小时候,父亲经常给我讲张渤的故事,后来从村里老人和其他知情人那里,也打听到一些张渤参加八路军和打入敌人内部当地下党的事……”今年77岁的冯洪杰近年来通过各种关系,搜集了许多有关张渤烈士的生前事迹。
通过张静霞、冯洪杰的讲述,记者眼前渐渐挺立起一个有血有肉的革命英雄——张渤。
张渤,1921年出生于清苑县苑桥村的一个贫寒家庭,家里靠租种几亩薄田为生。农闲时,父亲张学文往返于高阳、保定之间,贩卖土布贴补家用,后来在保定城里开办“全顺恒”布庄。张学文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督促张渤从小习文练武,要求他每天写1000个字、练10趟拳。1935年,高小毕业的张渤考入保定中学。在保定中学读书期间,张渤经常和进步师生一起,上街进行爱国宣传活动,开始接触进步思想。同时,他还和在北京读书的同乡史立德、李英儒等关系密切,常听他们讲革命道理和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并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眼界大开,正义感和爱国情感更加强烈。
日寇侵占保定后,年轻的张渤按捺不住胸中的怒火,决心放弃学业,奔赴前线。当时,张渤新婚燕尔,妻子范素云百般不忍,父亲也担心他年龄小,执意不许他离家。但国难当头,国将不国,何以为家?他耐心做父亲和妻子的工作,“日寇侵我国土,无恶不作,凡有良心、有血性的中国人都不能置若罔闻。杀敌报国是每一个有志男儿应尽的职责,希望你们能支持我。”妻子深明大义,理解丈夫的心情,她瞒着公婆,偷偷回娘家借来100块钱,给张渤作路费,毅然送丈夫奔赴抗日战场。1938年春,张渤来到任丘县,找到时任冀中抗联会主任的史立德,参加了八路军,从此踏上了革命之路。
参加革命的张渤年轻机警又有文化,组织上对他十分器重,把他分配到冀中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在这里,他接受了紧张、艰苦的军事训练。几个月后,又将他送到抗战学院继续学习。在抗战学院,张渤学到许多革命知识,政治思想觉悟不断提高。1938年秋,经教官胡萱芝介绍,张渤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春,张渤被分配到冀中军区17团,先后任9连、3连指导员,1940年初被调到冀中7分区政治部做民运工作,任冀中军工政治部民运部干事。不久,中央组织部派人从延安到冀中帮助工作,组织调查团,张渤被选调到该团,到定县、清苑、蠡县、定南等县进行农村调查,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41年春,民运部撤销,张渤被分配到冀中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工作。1942年“五一大扫荡”后,组织决定让张渤到保定做地下工作,并指示他争取早日打入敌人内部,最好能当官带兵,在敌人心脏摆开战场。张渤愉快地接受了党交给的特殊任务。
1943年,张渤考入伪河北省保安司令部干训所,并积极在同学中发展革命力量。他发现池培德、夏鑫元、刘耀先、贾永臣等人思想进步,就有意去接近他们,向他们传播革命思想,还将一些革命书刊偷偷拿给他们看。几个人的革命觉悟不断提高,一致表示愿意抗日。张渤发展的这些地下工作者,先后在敌人内部担任一定的职务,他们在张渤的领导下,搜集日伪情报,营救革命同志,做了许多工作,其中有些人在解放战争中或率部起义,或组织动员敌伪人员向我军投诚,发挥了重要作用。
营救同志,虎口捞人,需要大量的资金。当时党组织经费困难,救人的事又不能拖延,许多时候需要张渤自己筹集资金。在一次搭救进步学生和保释一名地下工作者时,需要筹措重金买通敌伪。不得已,他只有向父亲的布铺伸手,得到父兄的支持,一下就花去2万多元。开始父兄还能相助,后来家里也实在拿不出钱来,他只好动员妻子到娘家借钱。最后,妻子将结婚时娘家陪送的首饰也变卖了,实在没有办法时就典当些衣物。到张渤牺牲时,家中除了几间住房以外,已经家徒四壁了。
几年中,张渤利用合法身份和各种关系,巧妙掩护和营救了白力行、李英儒、张淑文、史仪等我党干部和进步人士,搜集了大量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为我党军事和政治斗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日寇投降后,张渤又打入国民党内部,担任保定军警宪特联合稽查处少尉外勤督察,继续搜集敌人情报。1948年下半年,保定城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作垂死挣扎,大肆抓捕、杀害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考虑到张渤的处境险恶,组织上指示他迅速撤离。但张渤觉得自己是城里内线力量的总指挥,关键时刻绝不能离开。执意不离开战斗岗位的张渤,夜以继日地奔波于古城内外,搜集、传递情报,组织武装力量,做好配合我军攻城的各种准备工作。
11月10日,张渤为做敌特的策反工作,将特务杨仁卿请到家里,一边饮酒,一边对其劝降。杨仁卿听了张渤的话,支支吾吾地说要“考虑考虑”,没料到他回去后就将张渤出卖了。
敌人抓捕了张渤,如获至宝,对张渤进行轮番审问,妄图通过张渤对我地下组织一网打尽。面对敌人的酷刑和威逼利诱,张渤宁死不屈。
1948年11月16日清晨,古城保定阴云密布,寒风凛冽。大街上,军警特务荷枪实弹,戒备森严,衣衫破碎、血肉模糊的张渤被押赴刑场。市民们顶着寒风,站满街头,默默目送这位不屈的英雄。押解途中,张渤挺胸抬头,对着人们高声疾呼:“市民们,国民党反动派就要完了!”押解的人一惊,抡起大枪,用刺刀挑开他的腮帮,鲜血立时洒满张渤前胸。他倒竖双眉,圆睁虎目,强忍剧痛依然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
临刑时,张渤立而不跪,昂首大骂。敌人像发疯一样在他身上连刺数刀,接着一阵乱枪,张渤倒在血泊之中……
在古城保定即将迎来曙光的时刻,张渤同志英勇牺牲了,他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撼人心扉的悲壮之歌!
“啊战友,你艰苦卓绝敌人虎穴度春秋;啊战友,你舍身忘死孤胆斗敌显身手。啊,胜利在向你招手,曙光在前头……”站在张渤烈士墓前,耳畔回荡起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那雄壮的主题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