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风吹过稻田我就想起您——桥西区各学校组织开展致敬缅怀袁隆平院士主题活动)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91岁的袁隆平院士,在长沙逝世。国人哀痛!世人悲恸!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学习,“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这是对袁老的最好纪念。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袁老的毕生追求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为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技术创新,并将其推广至全世界。毕其一生,专注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为“稻粱谋”,为民生计,袁老无愧侠之大者、国之仁士。
北新村小学开展
致敬、缅怀袁隆平爷爷
主题队会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为了让全体少先队员记住这位中华拓荒人,北新村小学开展致敬、缅怀袁隆平爷爷主题队会,君似雁随阳,为民谋稻粱。
各班通过观看袁隆平爷爷图文并茂的介绍、视频,默哀等形式致敬与缅怀。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长期奋战在农业第一线。
他曾种下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梦想试验田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保障国家和世界的粮食安全。在他的心里,国家利益重,科学事业重,名利却最轻。
他一生扎根在稻田之间,实现了千百年来人民心中最朴素的愿望,攻克了曾经绊倒半个地球的难题,让上亿人口摆脱饥饿。如今,杂交水稻双季亩产已突破1500公斤大关,中国人牢牢端稳中国碗,中国碗里装满中国粮。
北小学子们会永远铭记袁隆平爷爷的事迹,感念为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传承这种伟大的精神!
“禾下乘凉梦 送别袁隆平”
桥西区明德路小学少先队员
深切缅怀袁隆平爷爷
他进入了一个梦乡,那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他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91岁的袁隆平院士,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国人哀痛!世人悲恸!让我们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敬、默哀!
明德路小学少先队第一时间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倡议,深切缅怀袁隆平爷爷,学习袁爷爷身上的优秀品质,寄托我们的哀思!
少先队员们为袁爷爷点亮了一支支蜡烛,用这种方式寄托哀思,愿送别袁爷爷的路上能够一路光明。
队员们通过网络了解袁隆平院士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甘于奉献,无私为国的伟大精神,将心中的话儿说给袁爷爷听!
袁隆平院士虽已与世长辞,但我们始终相信,总有那么一些人,是不会随着肉体的逝去而消亡的。他的精神、他的影响力、他为所有人做出的贡献,会在你我以及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里长存,永远闪烁在时间的长河中。
您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
却将粮食的种子
创新与奋斗的“种子”
留给了后来人
我们会带着您的梦想
勇敢奋进,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