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北康保:“线上+线下”模式 治理欠薪“顽症”)
“今天拿不到钱,我们就不走了!”寒冬腊月,杨某某等15名农民工到康保县群众工作中心反映房地产开发商欠薪问题。康保县信访局立即上手,协调人社、住建和开发商,一边为杨某某等15名农民工安排临时住处,一边积极协调督促开发商尽快支付所欠工资,24小时内,帮他们要回欠薪40多万元,高效率办结受到群众好评。
近年来,康保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农民工欠薪信访案件,县信访局坚持线上多渠道畅通群众诉求表达通道、多平台受理欠薪信访事项,线下加速推进欠薪信访问题案件化解办结,保障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全县社会大局稳定。
受理“云信访”,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提升信访工作的“智慧”和“温度”。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康保县本着“群众信访问题不能等”的原则,发挥网络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优势,依托网上受理平台、网格化管理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畅通和拓展诉求表达渠道。依托康保县政府门户网站,整合来信来访、网上投诉,县长、局长信箱等功能和资源,建立完善多个网络信访投诉受理平台;开通了15个乡镇、23个职能部门、1个经济开发区网上信访受理平台,形成统一受理、闭环流转、分级负责、办结回复的全网操作,简化信访程序,提高案件受理办理效能;充分利用全县365个行政村、85个居民小区创建的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随时接受群众反映的欠薪信访问题,适时发布受理治理信息和回访群众。通过“云信访”,康保县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员流动聚集,减少了到信访场所欠薪信访量。截至目前,“云信访”累计受理欠薪投诉73件,解决欠薪1057.4万元。
治理“加速度”,联动保民生保稳定,增强信访工作的“吸附力”和“时效性”。坚持线上线下融合互补,同步推进欠薪信访事项案件受理,打击恶意欠薪等违法行为,协同作战、多向发力,加速打赢“治欠保支”攻坚战,让农民工安心过好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欠薪隐患摸排,对11家欠薪隐患企业和9个建筑行业承包项目,采取打钩画圈、销号结案的方式,确保“动态清零”、当年的事当年了。公安、法院、检察院、人社、住建和司法等部门强化配合,坚持“一案一策”,对掌握的欠薪信访事项提前介入、跟踪督办,采取签订协议书,联合下达整改通知书等法律文书和临时约谈、定期约谈、重点督办等办法,及时化解欠薪案件34件,涉及农民工305人,发放欠薪344.5万元,化解率100%。。公检法等部门重拳打击恶意欠薪等违法行为,对2人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有力震慑非法欠薪行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建立“好机制”,治理欠薪信访问题,提升信访工作的“针对性”和“长效性”。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健全企业主体责任、考核联动和多部门联合治理等保障管理机制,全面治理欠薪信访问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落实主体责任机制,围绕“无欠薪”目标,以工程建设领域和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为重点,开展“无欠薪”专项攻坚。将全县企业及工程建设项目纳入整治范围,督促企业落实工资支付主体责任,重点监督欠薪隐患企业和建筑行业承包项目落实工资支付责任,规范工资支付行为。完善联合治理机制。多部门联合组成工作专班,集中开展欠薪治理专项行动,从工程开始、事中、事后各节点全面发力。通过对工程项目结算、拨款进度、欠薪隐患、工资发放等全程监管和检查敦促、致函通报、限期整改等方式约束监管及建立工作台账、联动执法、案件移送等机制,形成治理欠薪的高压态势。实行联动考核机制。人社、住建、司法等部门,通过随机实地核查的方式,对所有在建工程项目工资支付、工资保证金及维权信息公示制度等各项工资支付保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实地核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15个,立知立改15个,整改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