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公安心向党 护航新征程 | 刘树权:这辈子我就认准了足迹动力学)
刘树权,1941年出生,中共党员。1970年从警,曾任河北省雄县公安局副局长、雄县足迹动力学研究所所长,曾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科技进步三等奖、公安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公安科技英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88年6月、1996年5月两次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作为有51年党龄的老党员,这辈子我创新研究足迹动力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科研成果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一点贡献,我觉得很自豪。1970年8月,我到河北省雄县公安局从事法医工作,那一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献给了公安事业。1973年,在破获一起故意杀人案时,我在现场提取的足迹起到了关键作用。从那时开始,我对足迹检验产生了浓厚兴趣。我到附近农村集市采集了几百双不同的布鞋,记录数据开始研究,经过11年的研究和千万次的实验测算,我的足迹动力形态检验研究终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通过检验鉴定足迹行走动作可以认定到具体的人,将足迹检验从认定鞋发展到认定人。1987年,公安部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举办足迹动力学新技术培训班,参训的各地刑事技术人员对这一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先后帮助兄弟省市公安机关破获了投毒杀人、爆炸等一批重大疑难案件。广州某单位一员工在宿舍被杀,并被劫走现金3000余元。现场除几枚残缺不全并重叠的带血足迹之外,未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公安部调派我赶赴现场协助破案,经反复检验,我判断此足迹为该宿舍的黄某所留。经讯问,黄某交代了自己盗用他人鞋子作案的经过。1990年,我出版了足迹动力学专著;1992年12月,我受公安部派遣,赴法国里昂国际刑警组织总部参加第十届学术研讨会;1993年,我在雄县筹建足迹动力学研究所,检验各地公安机关送来的案件足迹1200余枚;1995年,我研究出该技术计算机自动鉴定系统;2003年,《国际刑警评论》发表了我研究办案的论文……在荣誉和成绩面前,我没有半点松懈和骄傲。退休后有了充足的时间,我一心扑在足迹动力学的深入研究上,力争将这一学科不断推向新的理论深度,更好地服务刑侦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