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有一种骨折只有疼痛不影响活动 发现不及时后果很严重)
资料图片
南京张女士的孩子即将体育中考,前段时间陪孩子跳绳后小腿有些疼痛,两个星期不见好才去就医。经检查,她的小腿骨有一条清晰可见的裂纹,医生诊断为应力性骨折,也叫作疲劳骨折。为什么骨折后只是感觉疼痛,却还能够活动?
北京市隆福医院骨一科主治医师沈建成介绍,日常活动中,骨骼外面的肌肉通过收缩与其他软组织配合会对骨骼本身起到很好的减震和保护作用,防止过度的直接应力传导到骨骼上面。如果运动量超出肌肉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荷,进入极度疲劳状态,失去肌肉软组织保护的骨骼就可能发生细微的骨折,也就是疲劳骨折。“疲劳性骨折不同于严重的创伤导致的完全性骨折,一般仅引起局部的疼痛和周围软组织的肿胀,但不会引起肢体活动能力的丧失。”
引起疲劳骨折主要与过度疲劳有关。沈建成解释,长期高强度的体育活动,造成肌肉组织疲劳,失去对骨骼的保护作用,造成骨骼的不全性骨折,多见于一些专业的运动员、长期进行锻炼以及长距离行军的军人等。体育特长的青少年也多发疲劳骨折,这不仅是因为过度的疲劳,与青少年的肌肉与骨骼组织不如成年人发育的成熟也有关系。此外,长期大量锻炼的中老年人也易发生疲劳骨折,这与骨骼组织强度下降,肌肉软组织机能减退有关。
疲劳骨折若没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发展为完全性的骨折,周围的肌肉以及肌腱容易因过度疲劳产生断裂,如跟腱断裂等。沈建成提醒,如果在长时间活动,比如长跑或登山后,出现下肢局部的疼痛,伴或不伴有局部的肿胀,休息后疼痛能缓解,但是继续活动后疼痛明显加重,这可能是疲劳性骨折的前驱症状或者已经发生了疲劳性骨折。“最好尽快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就诊,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疲劳骨折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沈建成提醒,进行体育活动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掌握好运动量;专业运动员以及体育特长的青少年,要保证每天摄入充足的营养,及时补充体力以及消耗的热量和水分,适当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的摄入以增加骨骼强度,进行规范的肌肉力量训练,增加肌肉组织的强度以预防疲劳骨折的发生。此外,锻炼环境和装备也很重要,如长跑最好选择相对平软的塑胶跑道,篮球、排球等需要经常弹跳的运动,要穿着适合的运动鞋,减少震动对下肢骨骼的应力传导。(记者 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