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关注】发扬广阳干部精神 共创临空和谐家园——广阳区“群众说事 干部解题”纪实(五))
廊坊市临空经济区总占地100平方公里,其中52平方公里在广阳区,涉及3个乡镇50个村街。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2020年需整体搬迁19个村街,涉及2773户12660人,流转土地27平方公里。面对这项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硬任务,广阳区委、区政府坚持站位全局,换位思考,系统思维,以人为本,弘扬为民务实创新、打硬仗扛红旗的广阳精神,通过群众说事,干部解题的工作模式,既圆满完成了2020年搬迁工作任务,又赢得了广大搬迁群众的称赞。
——收集问题,全面掌握村情民意。“搬出去住楼房,过城里的日子是好,但我的地怎么办?”“我家一共五口人,只有三个人的户口在村里,怎么办?”……一系列的“怎么办”道出了群众的期盼和心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搬迁的难度。区委、区政府深刻认识到,搬迁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每一村、每一户、每一人都有特殊情况,都有各自的顾虑和担心。面对这些问题,广阳区组织区、乡、村逐级召开民意调查研讨会议,组织搬迁干部下沉一线,深入基层,登门入户,大力宣传临空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意义,为群众展现临空发展的美好愿景蓝图,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临空经济区搬迁是转变传统生活方式、提升群众生活水平的难得机遇,是市委、市政府为人民谋福祉的务实举措,切实增强了群众理解搬迁、支持搬迁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将补偿、安置、回迁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政策摆在明面,耐心讲解,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并通过微信、抖音等方式,详细了解搬迁群众的所急、所需、所盼。同时,把群众关于搬迁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挖掘出来,逐一研究解决,为搬迁群众解除后顾之忧。通过前期摸排,对群众重点关注的补偿政策、学生安置、就业创业、住房出行、坟墓迁移等问题进行梳理,认真研究解决措施,提前谋划解决路径,科学制定搬迁方案,把群众想到的每件事都提前想到,把群众担忧的每件事都制定相应的预案,把群众期盼的每件事都制定解决措施,特别是对于群众最关心的一个“公”字,坚持确保一碗水端平,让搬迁工作真正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破解难题,持续优化顶层设计。群众提出了问题,我们怎么回答,怎么破解,让广大群众高高兴兴的搬新家,这些问题时时刻刻牵动着广阳区委书记徐静华的心。作为搬迁工作指挥部的总政委,她多次组织相关部门,研究讨论解决方案,探索出一条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程序严谨、综合施策的搬迁新思路。一是建立机构,统一指挥。广阳区成立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搬迁补偿安置工作指挥部,下设民生保障组,由处级干部任组长,抽调民政、教育、卫健、人社等部门骨干力量为成员,牵头负责解决民生问题,结合前期摸底调研中梳理的群众最关心补偿金额、就学就业、回迁安置的实际问题,明确各部门责任,确保民生问题事事有保障,件件有落实。二是创新思路、打造新模板。形成了“1235+”党建引领搬迁模式,建立了“四五五六”工作体系,即为搬迁群众算好政策、经济、感情、政治四笔账;充分发挥区领导、区直工作组、乡镇干部、村街干部、志愿者五支队伍作用;严把“八方签字”“四方联审”“五方盖章”“两会一支”“报账机制”五个关键环节;做好农田流转测量、清点、评估、确认、研审、拨付六个步骤。区四套班子成员全员上阵,51个区直单位包户入村,速战速决、势如破竹、一气呵成,确保了向临空经济区按期供地。区委组织部长张卫华同志心脏支架并患有胰腺炎,血糖高到20以上,每顿饭前需注射20单位胰岛素,但依然连续作战。广阳公安坚强有力,副区长徐东伟带领干警全程保驾护航,查处各类违法犯罪案件16起,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55起,为快速有序征迁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完善机制、集体决策。建立指挥部和指挥长议事规则,定期或不定召开指挥部和指挥长、常务副指挥长会议,对搬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会商研讨、集体决策,真正做到让政策透明,实现阳光搬迁、和谐搬迁,让百姓放心。四是整体联动,优化创效。强化与市临空、回迁房建设企业、殡葬服务机构的横向沟通协调,统筹各方力量,合力保障民生。吃透搬迁补偿政策,严谨细致制定拆迁协议,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提前做好回迁房选址和规划设计,严格选房流程和选房标准,密切关注回迁房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保障群众及时回迁安置。对坟墓迁移工作,突出人文关怀,尊重传统风俗,重视群众合理诉求,确保搬迁工作有序推进。
——解决问题 务实举措保障民生。“搬迁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搬迁背后关乎群众就业、就学、住房等方方面面工作,某一点不到位都会直接影响搬迁全局,我们必须将民生保障问题挺在前面,想的到、想到位、解决好!”广阳区政府区长陶俊强在搬迁工作中多次强调。
“我们村全搬走了,我去哪上学呢?”李皓轩曾经是广阳区北寺垡村中心小学一年级学生,他的家在广阳区白家务办事处马家场村。2020年10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航空物流规划建设区搬迁正式启动,马家场村因在临空经济区范围内,需要整体进行搬迁。在广阳区政府实施的搬迁工作中,他家得到了妥善的补偿安置,他的父母和他一起租住在城区的华夏幸福小区,等待安置房建设完成后统一回迁。为了不影响他的学业,经过区政府多方努力,将他和他的许多同学安置在廊坊市第十四中学内就读,就学环境得到了极大提升。对李皓轩的就学安置,只是广阳区临空经济区搬迁随迁子女就学安置工作中的一个缩影。自北京新机场搬迁工作启动以来,广阳区已累计拆除学校10所,安置搬迁学生3988名,这些学生均安置到市区中小学校就读,享受到了城区优质教育资源。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公平公道,一切迎刃而解。搬迁过程中,广阳区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政策用到底”,对各村街人、户、宅全程做到公开公示,广大搬迁干部无论级别高低、职务大小,没有一个私下开口子、送人情,确保了公平公正。能否优先选到心仪的住房,也是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通过征求村民意愿,所有村街采取两轮抓阄的方式决定选房顺序,第一轮决定选房排队先后顺序,第二轮决定选房顺序。正是这种公开、公平、公正的做法,让搬迁干部有底气,搬迁群众都服气。
“我们上楼了,地也流转了,将来生活怎么办?”搬迁之后,就业成了大问题。广阳区积极联系东航、南航及市临空等相关单位,专门为搬迁村街群众举办了为期3天的大型专场招聘会,解决搬迁村民就业问题,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活动期间,共接待了3400余名村民,应聘登记达到2360份,从而极大改善了搬迁村民生活水平。
19个搬迁村街历史悠久,最短的也有两三百年的历史,有的已经六七百年,群众虽然满怀对新生活的向往,但是破家值万贯、故土难离,搬迁过程中各种状况和棘手的问题相继出现,工作队员跑断腿、磨破嘴,有的户签约后反反复复折腾几天几夜,先后签了改、改了签七八次。东王力村村民张玉贵因为与大哥张孝友就赡养老人产生家庭纠纷,多年来没有任何来往,几乎到了无法调和到地步。工作组了解到具体情况后,陪同村干部把张玉贵全家人叫到一起,当面讲政策、谈亲情,回忆小时候兄弟俩共同成长、一起上学、一起立业、患难与共的情谊,使兄弟俩握手言和,消除了多年的误解,主动配合了丈量、清算和签约工作。为了解决这样的家庭纠纷,广阳区为每个村街配备律师做好司法保障,为搬迁群众答疑解惑。累计安排专业律师540余人次驻各搬迁村街提供法律服务,向搬迁群众讲解法律知识,现场调节家庭纠纷,为群众起草法律文书,解决财产分配疑难问题,为搬迁群众解除后顾之忧。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广阳区切实把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搬迁工作的发力点和突破口,着力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用实际行动感动着搬迁群众,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真正实现了阳光搬迁、和谐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