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立高尚师德 树教育新风(22)】——霸州市第九中学教师梁艳伟)
梁艳伟老师自任教于霸州市第九中学以来,对教育教学工作一直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她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学生和教育事业,对她而言,能做一名教师,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帮助学生为将来幸福的人生做准备会是自己生而为师永远的奋斗方向。
教育之路,即爱之路
教学楼里上课之前,总能看见脚步匆匆,形色匆忙的梁老师,因为她想早早到达教室,或答疑解惑,或与学生说笑谈心;教室里宣布下课以后,出于同样的原因,她又迟迟不愿离去。就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的时间碎片里,梁老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学生范小海,性格孤僻,也很害羞,在课上课下很少看到他讲话。梁老师知道,通常这样的学生往往需要老师主动去帮助,因为他们尽管有很多的困难却不敢去请教别人,问题积攒太多到承受不住时很可能导致不好的结果。所以她开始慢慢留意这位学生,她会在他的作业本批语部分多写几句鼓励的评语,比如说“最近的作业完成的非常好,整齐认真,而且有自己的标记,相信会更好的!”“今天上课那个很难得问题,我听到你小声说出了正确答案,下次再自信一点,让我听到吧……”“我看到默写单词很棒,全部正确,为你开心”……这样的评语写了大概两个月的时间,突然有一天,范小海在评语后面工整的回复了一句“梁老师,今天课上的听力练习我都对了,就是没举手”,这句回复对于梁艳伟老师来说,就好似一株一直浇水的种子,终于发了芽。
梁老师接每一届学生时都喜欢一一进行“调查”,一方面调查成绩,以便将来因材施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希望能更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以便于以后可以更好的沟通和帮助他们,而这些调查通常是在课下才能进行的。梁老师永远保持一种“英雄不问出处”的观点,在她面前,所有的学生都是一样的,从进到她的课堂的第一次开始,就是一个崭新的自己。有一名学生,小学时候据说是出了名的‘’混世魔王”,但梁老师认为他成为更好的自己,于是整整一个学期,梁老师与这位同学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博弈。在和这位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梁老师随时改变着方法和计划:用评语鼓励,下课多和他开玩笑,选择简单的问题提问他,时时刻刻的叮嘱几句,陪他一同完成作业后送其回家;拉着他一起跑步等;就是在这样的努力下,这个平时我行我素的孩子,和她的互动多了起来,作业也比之前完成的要好,也慢慢的开始认真学习了,最让老师开心的事是,是疫情期间,他主动和老师要了单词的音频,练习之后将录音发送给了梁老师,并且在运动会上积极参加拿了多项一等奖,这也许就是爱的教育吧,因为爱,所以不放弃,因为爱,所以有奇迹。
不知有几次,她精心挑选给学生们的奖励与小惊喜;也不知有几次,她为家庭困难的孩子多准备一份吃食,却谎称自己买多了不想浪费,请他们帮忙;不知有几次,她发现孩子们上课状态良好自己能开心一整天;不知有几次,她欣喜若狂的和自己所有的亲人叙述一遍自己某个学生的突出表现;更不知有几次,她与自己的学生促膝谈心,同笑同泣。询问到她做教师生涯中会永远记住的一件事是什么的时候,她说是在一个教师节的深夜,她实在是挂念自己已经毕业的学生,所以给学生发了信息,而学生的回信,她永远不会忘记——只有一句——“老师,谢谢您一直告诉我努力有用。” 她说那是教师节最好的礼物。
教育之路,即师范之路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这是陶行知老先生的箴言,也是梁老师做教师以来一直坚持的座右铭。在这些箴言的鼓励下,她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严于律己,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她始终相信,优秀的老师才能带出优秀的学生。
学生的感知能力是很强的,所以用行动远远比言语要有效的多。比如说有一次,梁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发现讲桌上,讲台上一片狼藉,她并没有说什么,而是自己默默收拾起课桌来,将地面的垃圾一张一张捡起来,当她刚要捡第二张废纸的时候,后排一个总爱搞小动作的男同学拿着笤帚簸箕走了过来,从此以后,这个班这种情况再也没有出现过。梁艳伟老师任教的是一所乡村中学,而在这样的乡镇中学中,很多孩子的视野和眼界都会较狭窄,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梁艳伟老师经常和学生们分享自己在书中看到的小故事,并且给学生准备的鼓励奖也会以书为主,她精心地挑选青少年必读书目,作为学生的奖励。有的时候在课下还会和学生讨论一下书里面的情节。
她要求自己多学习多思考,坚持积极向上的理想与信念;举止有度,展现良好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榜样,广泛学习,传授更广博更准确的知识;关爱理解学生,践行“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悔奉献。
既然踏上了三尺讲台,就应为此而拼搏,为此而奉献。让心灵的微光释放出万丈光芒,照亮“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