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优秀教师师德事迹|毕美红:为了心中那份热爱)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则是教师的灵魂。高尚的师德通过三尺讲台,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成长。
在大城县第一职业中学就有这样一位用真情和爱心默默守护学生的老师——毕美红,自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就扎根农村,秉持着“学博为师,德高为范”的座右铭,凭着一颗求真务实之心,一份无怨无悔的热爱,一腔执着上进之情,把全身心的热情都投入到了教书育人的事业当中。
关爱学生 争做留守儿童知心人
大城县第一职业中学生源比较复杂,留守儿童比较多,对于这些孩子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毕美红从学习上、生活上给了他们无微不至的爱。在课余时间,她经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绪、身体等方面的情况。此外,每到农忙的时候,有些家长很早去地里干活,导致学生吃不上早饭,中午自己吃方便面。她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经常在宿舍里备上牛奶水果,给学生免费提供早餐、午餐。
学生叫马青青(化名),父母离异,父亲在外打工,跟奶奶一起生活。由于家庭贫困,无法供姐弟俩同时读书,马上就要九年级毕业了,家里以种种理由让她退学,参加工作。毕美红得知这一情况后,来到马青青家里,跟家长进行了耐心的沟通,让他们明白,想要改变处境,唯有上学读书,用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经过多次家访,终于让其家长改变了女孩上学没有用的认识。同时,为减轻马青青的家庭经济负担,毕美红不仅为她垫付了中考报名费,还通过学校领导组织了一次捐款。
情暖学困生 甘做知识的领路人
毕美红崇尚爱的教育,以平等之心和宽容之心对待每个学生。在她眼里,没有差生,只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天使。学生孙冉(化名),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寄宿在姑姑家里。他好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和周围的同学说话打闹,经常不写作业,在家喜爱玩电脑游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经常以生病为理由不来上学,让各科老师都十分头疼。
作为班主任的毕美红并没有放弃他,跟多位老教师共同商定了方案,开始对孙冉的帮扶计划。由于他家就住在学校旁边,每天早晨毕美红都去喊他,带领他在操场跑步,这样,既锻炼了身体素质,又防止该生逃课。一开始,孙冉非常抵触,并不愿意跑步,只在操场上走一圈就草草了事,即使这样,毕美红仍然不气馁,依然每天按时叫他到学校跑步。有一天,孙冉突发急性阑尾炎。她二话不说,扶起孙冉就直奔镇卫生院。数九寒冬的清晨,寒风冷得刺骨,依稀的晨光中,看不清脚下坑坑洼洼的小路,一不小心,师生俩就摔倒在地上,不到一公里的距离走了将近半个小时。到达卫生院后,她这才放下心来,发现自己的右脚踝阵阵作痛,经检查是严重扭伤。随后赶来的家长,握着毕美红的手,激动地说:“太感谢毕老师了,这孩子能遇上您这样一位老师,真是有福气啊。”渐渐的,孙冉不再随意逃学了,还主动维护起班级的纪律。看着孙冉的成长,毕美红甜在心里。尽管很多人劝过她,这样费尽力气改造一个后进生,不一定能取得明显的效果,而且又不会涨工资,没什么意义。她说:“每一个学生都不能放弃,老师只有用自己的爱心浇灌学生,这样,才能使他们成才,才能让家长们放心。”
爱岗敬业 勇做疫情的逆行者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毕美红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却付出了很多艰辛和汗水。
去年春节疫情防控期间,教育部发出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通知,此时毕美红正带九年级毕业班,为了更好地开展线上教学,她主动上网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在网上查找电子课本并发给学生,每天随时准备在线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由于每天面对电脑和手机的时间长达十多个小时,使得她眼睑发炎,眼睛肿得快要睁不开了。就诊时,医生说需要卧床休息,不能看电子产品。为了学生们搞好复习,她并没有听医生的话,而是边打点滴边准备网课。当毕业班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毕美红准备回学校跟学生并肩作战时,奶奶又因为脑梗住进了医院,看着从小疼爱自己的奶奶在病床上备受折磨,她很想留下来照顾奶奶,但又想到了班里的四十几名学生,正值中考前夕,正是需要老师的时候,她擦了擦眼泪,把照顾奶奶的任务交给的丈夫,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学校,跟学生同吃住,共同备战中考。
毕美红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没有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她在三尺讲台上挥洒写意人生,只愿一生育桃李,不问辛苦为谁忙!
个人简介
毕美红,硕士学历,大城县第一职业中学教师。她知识渊博,专业素质高,工作认真负责。自从2015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从事一线教学,所任学科成绩优秀,多次参加市级、县局组织的优质课比赛并获奖,获得过县级学科名师、省级优秀法制课教师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