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在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国红十字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十字事业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依法履职尽责,深化改革创新,加强自身建设,开展人道救助,真心关爱群众,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疫情防控
报告摘要: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
人道行动:中国红十字会全力参与疫情防控,在大战大考中发挥独特作用。一是坚持生命至上,有力支援一线抗疫。总会班子成员率工作组逆行武汉55天,指导帮助湖北、武汉红十字会参与做好疫情防控,发挥了前方指挥部作用。紧急采购价值2亿多元一线急需负压救护车、呼吸机、人工心肺机等医疗设备支援武汉医疗机构,组建救护转运车队在武汉转运患者1万多人次,宣传动员康复者2765人次捐献恢复期血浆57万余毫升,组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对武汉等地医疗机构进行防疫消杀470万平方米,组建志愿专家团队为湖北省新冠肺炎罹难者亲属、已治愈出院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有力支援了湖北、武汉疫情防控。二是有效引导社会捐赠,广泛汇聚社会爱心。总会接受捐赠款物价值28亿元,4个省级红十字会超过10亿元,11个省级红十字会超过7亿元。建立战时应急工作机制,实现捐赠款物快拨快发,在最短时间内将捐赠款物落实到抗疫一线最终使用单位。三是切实增强透明度,主动接受监督。及时全面公开抗疫捐赠款物接受使用情况和项目执行进度,监事会全程跟踪捐赠款物接受使用,总会和26个省级红十字会抗疫捐赠款物管理接受政府审计。各级红十字会主动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抗疫捐赠款物收入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并向社会公布,是红十字会捐赠款物收入和使用情况公开最及时最全面的一次。四是加强人道服务,传递关心关爱。动员组织39万余名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健康监测、入户排查、困难帮扶等志愿服务,累计覆盖750余万人,服务时长7100多万小时,是组织动员红十字志愿服务规模最大的一次。为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的医务工作者和殉职的医务工作者家庭提供4.3亿元人道救助,为4.1万多名医务人员提供1.23亿元人道慰问,为受疫情影响的湖北省残疾人、患癌贫困妇女、特困人员等提供1亿多元人道救助,传递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全国红十字系统有3名先进个人、2个先进集体、1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表彰。总会召开抗疫表彰大会,隆重表彰为抗击疫情作出突出贡献的102个先进集体、100名先进个人、196名优秀志愿者,向2368个作出突出贡献的捐赠者分别授予特级人道勋章、人道勋章、博爱奖章、奉献奖章和特殊贡献奖牌。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加强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及国家红会沟通联系,宣介我国抗疫经验成效,彰显制度优势。接受来自80个国家价值5亿多元人民币的民间捐赠款物,全部用于抗疫一线。向巴基斯坦、阿富汗、埃塞俄比亚等44个国家,紧急提供价值近1.2亿元人民币的防疫物资和设备,是国际人道援助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一次。应伊朗、伊拉克、意大利红会请求,率先派出红十字志愿医疗专家团队,为受援方遏制疫情提供有力帮助。
脱贫攻坚
报告摘要: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抓好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人道行动:中国红十字会助力决胜脱贫攻坚作出新贡献。在19个省份实施博爱家园项目,提升了困难群众发展能力。积极开展健康扶贫,贫困白血病、先心病、心梗等大病患者受益人数突破500万人。推出“公益厨房”消费扶贫项目,精准帮扶近11万人。向定点扶贫县湖北英山投入款物3000多万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深入实施“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惠及22个省份3万户贫困家庭。
着力提高人道救助能力。动员汇聚更多人道资源,扎实开展人道救助,提高困难群众精准救助受益面,深入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红十字天使计划”等品牌救助活动。优化博爱家园项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生命健康
报告摘要: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物资保障体系,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
人道行动:中国红十字会大力推进应急救护提质扩面。开展应急救护推进年活动。推进应急救护培训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单位,推进交通、教育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应急救护培训全覆盖,切实提升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率。加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资队伍和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加强应急救护阵地规范化建设,强化生命安全健康体验馆、景区红十字救护站等阵地管理,有效发挥服务功能。在公共场所积极推广一体机、急救包、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等急救设备配备,增强现场施救能力。建好用好“救在身边”应急救护数字服务平台,推动救护师资和救护员数字认证、绩效评价、宣传褒扬等工作信息化管理。举办第六届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
印发应急救护工作指导意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联合教育部把健康急救知识等纳入学校教育内容,推进应急救护进校园。在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等7部委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扩大了在中央国家机关覆盖面。在26个省份建设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强化5A级景区红十字救护站管理,有效发挥应急救护作用。开展红十字与冬奥同行救护救援演练。大力发展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伍,在地铁等公共场所推广配置一体机、AED,有效增强了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应急救援
报告摘要: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切实做好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防御和气象服务。
人道行动: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援有力高效。印发工作通知、召开视频会议、启动应急预案,对全系统防汛救灾工作进行紧急部署。总会班子成员率工作组分赴安徽、江西、湖北等地指导防汛救灾。调集130多支应急救援队参与抢险救灾,服务受灾群众230余万人次。调拨救灾物资1.8亿元,帮助改善受灾群众生活境况。发挥红十字会独特优势,积极参与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救援救助工作。新建救护转运队5支,组织西北5省红十字会救援队联合演练,应急救援能力不断提升。
大力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健全完善红十字应急救援体系和工作机制,积极服务国家应急救援大局。以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能力,实现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在省级运用全覆盖。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建设专业化、信息化、规范化的救援队伍。推进红十字备灾救灾中心标准化建设,补充优化紧急救援物资储备,提升应急物资调拨效率。开展应急救援大练兵活动,不断提升应急救援实战能力。举办全国红十字系统应急救援综合实战演练。制定红十字会参与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一带一路”
报告摘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遵循市场化原则,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有序推动重大项目合作,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人道行动:中国红十字会着力在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上下功夫,积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积极参与国际红十字运动事务,履行国际联合会副主席国职责,筹备出席国际联合会第23届全体大会及运动代表会议等法定会议,积极参与国际红十字运动规则制定。力所能及地向抗击疫情能力较弱的国家提供抗疫物资援助。继续推进中巴急救走廊项目,做好援非医疗队派遣工作,落实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在1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启动实施社区发展项目。做好对外小额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工作。筹备召开国际人道法国家委员会有关会议。充分发挥总会和地方红十字会两个积极性,利用地缘、资源、人才和政策等优势开展国际合作,增进民心相通。
社会法理
报告摘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慈善事业发展。
人道行动:中国红十字会理顺管理体制取得新突破。全国地市级红十字会全部理顺,县级新增理顺172个,是之前4年理顺总和的近三倍。11个省份三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全部理顺。内部管理不断规范。制定完善加强党的建设、捐赠管理、信息公开等方面制度30多项,工作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治理结构不断优化。7个省级红十字会依法依章进行换届,大幅提升社会各领域及基层一线代表、理事比例,群众性显著增强。16个省级红十字会依法设立监事会,形成了新型治理结构。
2021年,将大力加强红十字会组织体系建设,开展组织体系建设年活动,为推动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强基固本。在加快推进理顺县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的同时,积极推动地市级和具备条件的县级红十字会设立党组,健全县级以上红十字会党组加强对执委会、监事会等领导的体制机制,切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全面领导作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乡镇、街道、社区、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积极发展红十字基层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人道资源动员和救助服务,扩大基层组织、阵地、工作有效覆盖,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强化基层阵地服务功能,精心打造博爱家园品牌,建好社区红十字服务站,有效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强化志愿者和会员管理服务,推进红十字工作社会化。按专业、分领域发展壮大红十字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提高志愿者学习培训、组织管理、服务激励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