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衡水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到饶阳县各乡镇卫生院开展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全员培训,旨在打通胸痛救治的最后一公里,建立起“在最短时间内将急性胸痛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最佳治疗”的机制,降低死亡率,提高心梗救治成功率。
胸痛是一种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以胸部及相邻部位疼痛或等同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容易误诊、漏诊从而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因此,正确掌握胸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迅速合理救治患者至关重要。胸痛中心是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的快速诊疗通道。目前,二三级医院胸痛中心、县市协同救治网络陆续建立,院前、院内就诊的部分胸痛患者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危重病人随时可以开启绿色通道。
但是,在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往往是胸痛病人发病后寻求医疗帮助的第一场所,是急性胸痛诊疗的最前线,仍有广大患者因院外因素延迟就诊,白白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针对这些社区、乡镇的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尤为迫切。其是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重要一环和基础环节,是打通胸痛救治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决胜阶段。
加强基层医生胸痛知识培训,推进胸痛单元建设至关重要。在培训会上,饶阳县人民医院以及各个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参加了会议。“只有让广大基层医生正确鉴别胸痛,及时做心肺复苏、有效除颤和拨打120,尽快到医院就诊,才能有效缩短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在培训讲座中,对口支援饶阳县人民医院的衡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生李凤德,结合支援期间遇到的问题、介入手术经验等为大家讲解了急性胸痛的急诊救治流程、高危心血管病的甄别,分析了哪些疾病可导致身体出现胸痛症状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胸痛症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特别是重点对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内容及流程、急性胸痛区域性协同救治等内容做了详细的讲解。授课内容让参训人员感觉“干货满满”。
作为衡水市首家国家级胸痛中心,衡水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作用,整合优势学科,打造了胸痛中心,120急救中心,基层医疗单位与高端信息化等“四位一体”的急救模式。当急救车接到病人时即刻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远程传输到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控制台,经专家确定为急性心梗后,控制台“一键启动”介入导管室、心内科,手术医师立即进行手术准备,实现了急诊胸痛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的大幅提升。
“急性心梗是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心脏危急重症,救治心肌梗死患者关键一个‘快’字,稍有耽搁就会危及生命。”衡水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心内科主任郑群教授在谈及胸痛单元建设意义时表示:“患者之所以能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得益于胸痛救治单元与胸痛中心院前院内的无缝衔接,为患者争取了大量的救治时间。真正达到了患者未到、信息先到,患者未到、抢救小组已到,费用未到、抢救治疗已到的效果,搭建起了救治生命的‘高速路’”。
目前, 衡水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以国家级胸痛中心平台优势,正联合县级医院,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将胸痛中心建设理念由城市辐射到农村,并通过帮扶县级医院在社区、乡镇建立胸痛单元,确保患者在发病的最短时间内接受最有效的诊疗行为,有效减少患者救治延误,从最大程度上保证胸痛患者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