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来到海港区海阳镇鲤泮庄小学,为老师们接种新冠肺炎疫苗。体育老师杜国华打完疫苗,回教室的时候,一转头,看到了让他心生敬佩又有些酸涩的一幕:校长张旭江正在给孩子们上体育课,因为脚受的伤还没好,动的时候吃不上劲,张旭江只穿袜子站在操场上,双手举着脱掉的鞋子,为孩子们演示“立正、稍息”的动作……
阳光下,孩子们认真地听,张旭江一遍遍地讲解、纠正。想起张旭江受伤后休息没多久就坚持到校,想起他拄着双拐给老师们开会,处理日常工作,杜国华心头涌起阵阵感动。
张旭江拄着双拐给老师们开会。
查看漏水情况摔下梯子
4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鲤泮庄小学。校园不大,南北两侧整齐的平房,是教室和老师的办公室。没有会议室,天气好的时候,张旭江会把老师们召集到办公室门口,大家站着开个会,交流下想法。
因为是平房,建筑年代又久远,有几间教室漏雨。去年8月,趁着放暑假的时候,张旭江联系施工队,打算在漏雨教室屋顶边缘安装导流槽。施工前一天,张旭江来到学校,想查看一下漏水点。“琢磨着我先把漏水点找到,第二天工人就方便了。”他没想到会出事。
那天,一个老师在下面扶着梯子,张旭江爬了上去,准备到屋顶查看。爬到一半,梯子忽然从中间断裂,张旭江直直地掉落下来,双脚着地摔倒了。因为是水泥地面,没有任何缓冲,他双脚伤得很重。送到医院后拍片,显示右足后跟处粉碎性骨折。“那块骨头摔成了三瓣,用十根钢钉才将钢板固定住。”张旭江说,因为是工伤,按规定可以修养8个月。但仅仅两个多月后,从去年11月初开始,他就拄着双拐回到了学校。
“学校人员不够用,每人都一摊子事。加上那时已入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又紧张起来,工作量大,我不来不放心。”张旭江说,那时候脚能动了,虽然家人、同事,包括上级领导都一再劝阻,他还是决定回来工作。
拄拐坚守工作岗位
张旭江家住海港区东港路附近,距离学校近20公里。决定回校后,他用一周时间练习开车。“脚能动了,但不能使大劲,我必须得控制好踩油门、刹车的力度。”因为怕赶上堵车,他每天6点半从家出发,保证7点半前到校。
张旭江就这样返回了工作岗位。每天早上一到校,党支部书记邓杨赶紧过来扶他下车。张旭江拄着双拐,开始一天的工作。右脚一直肿着,怕冻着,张旭江买了厚厚的棉鞋套,一瘸一拐地在校园里穿梭。不能长时间站立,但给老师开会、给孩子上课时,张旭江还是尽量站着。上了一天班,晚上到家右脚肿得更加厉害,张旭江用毛巾热敷消肿,第二天又早早出发。“怎么说呢,我是老师,就得有老师的样子。”
张旭江和老师们听公开课,双拐放在一旁。
一个多月后,双拐变成了单拐。今年春节放假回来,张旭江才彻底甩掉拐杖。虽然走路右脚还是使不上劲,但比拄拐时方便多了。除了日常工作,张旭江又开始担任毕业班的数学老师。
几天前,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来学校为老师接种疫苗。第四节课上课铃响时,老师们还没打完疫苗。眼看两个班的孩子没老师管,张旭江赶紧把孩子们带到操场,上一节体育课。立正、稍息的动作讲解孩子听不太明白,张旭江的脚又不敢做大幅度动作。情急之下,他脱掉鞋子,双手举着鞋子讲解:“后脚跟并拢,前脚尖60度……”他一边讲一边转动手里的鞋,孩子们终于听明白了。眼看孩子们的动作越来越规范,张旭江拎着鞋子笑了起来,他没注意到,旁边的杜国华一直在看着他。
“我们的老师都是这样的”
“真没什么,我不觉得自己有多不容易,其实我们的老师都是这样的。”张旭江说,自己的事不值得多提,倒是学校的老师们太让人感动,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
张旭江拄着双拐和老师们一起研究教学计划。
说起老师,张旭江脸上笑意更深,又添了些自豪。两年前,学校的科学老师董佳因摔倒致左腿骨折,也是仅仅修养了两个月就返回学校。为了减轻腿部疼痛,学校允许董佳坐着上课。但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董佳一直坚持站着上课;副校长李庆丰,看到一个孩子因肚子疼弯下了腰,立刻背起孩子飞奔着送往卫生院;周文光老师上班路上被公交车碰了一下,牛芳老师也曾膝盖骨折,两人都没充分休息,而是带伤上班,就怕学生的学习被落下;田丽茹老师因身患疾病,经常眼前发黑,下课时都在宿舍躺着休息,但只要上课铃声一响,她肯定准时出现在课堂上;王丽娜老师家住山海关,每天开车近一个小时到学校,从未耽误过一节课;因农村父母多出去打工,疫情期间,怕孩子们跟不上课,任海燕老师每天坚持录制识字视频,让爷爷奶奶放给孩子看……
张旭江说,虽然不提倡老师带病上班,但学校规模小,人员比较紧张,老师们一旦请假,工作就要别的老师分担。为了不给别人添负担,多年来老师们都是这样,带病上班的情况很平常。“老师们都能做到,我当然也必须做到。”张旭江边说边走,阳光下,他的背影步履蹒跚,但依然坚定。
来源:秦皇岛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