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吃大艺 <16> | 论保定“驴肉火烧”的味道,吃一次幸福一次)
~驴肉火烧~
“没有一头驴能走出保定”
驴肉火烧
说到保定
自然不能不提驴肉火烧
“没有一头驴能走出保定”
这个美食大IP
不仅辐射了保定的街头巷尾
还频频亮相于各大电影、相声
得到了冯巩等一众大咖的拥护
今日 让我们一起走进
保定的驴肉火烧
~驴肉+火烧=最佳CP~
驴肉和火烧,
这对CP给我锁死!
火烧
外面黄脆 里面柔软
驴肉
肉质红嫩 肥而不腻 口感鲜美
夹在一起
一咬一流油
每一口都能感受到它的魅力
驴火诞生记
保定的火烧是圆形的
面上抹油后
搓成柱状 揪成剂子
摁一下
用一木章一压再烙
先烙后烤
把火烧排好队放到烤炉里烤
待到面饼鼓胀起肚子
两面变成黄虎皮花色就可以出炉了
保定驴火的驴肉为卤制
驴肉先以大火后以温火炖
配以近20种调料 烹煮时间长
熟度透彻 色泽鲜嫩
肉香而不柴 香味绵长 酥软适口
刚打好的火烧
圆滚滚的像个球
用刀把整个火烧横刀片开
把驴肉 焖子 板肠
混着高汤的驴油塞进去
驴油渗进面饼里
一口下去 唇齿生香
火烧皮薄酥脆
驴肉丰腴浓香
肉汤口感丰富
一口咬上去
香气迷人 肥不腻 瘦不柴
你没法不爱上它的味道
让人回味悠长
~驴火的“江湖”传说~
驴肉火烧的“江湖”,
就是一种传说!
驴火江湖传说大有来头
“江湖”传说一
宋时
漕帮大胜盐帮之后
他们将俘获的毛驴宰杀炖煮
夹在火烧里吃
由此诞生美食——驴肉火烧
宋时漕河一带有两个帮派
漕帮和盐帮
漕帮以运粮为业 盐帮以运盐为业
两个帮派经常因为霸占码头而大动干戈
最终漕帮大获全胜
并俘获了盐帮驮货用的毛驴
因无法处置便宰杀烹之
没想到
漕帮众人在将熬煮的驴肉
夹在当地打制的火烧中吃食后
发现味道无比香美
从此驴肉火烧兴起
名吃由此诞生
“江湖”传说二
驴肉火烧是
明朝朱允炆大将李景隆
在漕河镇为了给军士充饥
创新的一种美食
明初
燕王朱棣发兵与明惠帝朱允炆开战
朱允炆派大将李景隆与朱棣鏖战
李景隆兵败退到徐水漕河镇
军中粮食匮乏
李景隆无奈命军士杀军马充饥
不料 烹饪的马肉尤为香
自此烹马为食也成徐水漕河镇的习俗
清代
康熙重农桑 禁屠戮牛马
漕河一带人士便以驴肉代替马肉
再有当地烙制的火烧外焦里嫩
刚出炉的火烧夹上烹制的小驴肉
成为遐迩闻名的当地名吃
“江湖”传说三
“天上龙肉,地下驴肉”
传说,这是康熙皇帝
吃完驴肉火烧后称赞
康熙皇帝有一次离开京城
到了漕河镇一带
看到当地很多人都在叫卖驴肉火烧
康熙皇帝很是好奇
就叫太监买了两个驴肉火烧
他一品尝感觉特别香
回到京城还是念念不忘
然而御膳房做不出漕河驴肉火烧的味道
康熙皇帝就派太监到漕河买驴肉火烧解馋
从此
驴肉火烧美名远扬
驴肉火烧的历史悠久
它的由来也有一定的传奇性
我们不知传说是真是假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它非常好吃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家乡的味道
这是家乡的感觉
是熟悉的地域文化所带给自己的乡愁
驴肉肉质红嫩 口感劲道
比牛肉的纤维要细,口感更好
没有猪肉的肥腻
也没有羊肉的膻味
实为走兽肉的上品
它蛋白质高 脂肪少 营养好
怕长胖的小伙伴们也不要担心哦~
当驴肉遇到火烧的香脆
放到嘴里咀嚼
人间美味也不过如此了
温馨提示:
驴肉火烧一定要趁热吃
热的驴肉火烧能让香味更大限度的
渗透到肉里、火烧上
趁热把酥脆的火烧咬到嘴里
里边渗出的是鲜美的驴肉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