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随着时代进步,文明祭扫已被越来越多市民所接受。但由于传统风俗习惯等原因,仍有不少市民群众喜欢以焚烧纸钱、点蜡、上香等方式祭祀祖先。而清明祭扫区域一般草木密集、可燃物较多,加之春季天干物燥、大风天气多,稍有不慎极易引起火灾。
为全面做好清明节前的消防安全宣传工作,提高群众清明祭祀期间的消防安全意识,近日,沧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利用“大喇叭”为辖区群众传递消防安全知识。
针对清明期间村民上坟祭拜、焚烧纸钱的现象,“大喇叭”倡导大家“思亲莫使烟火扰,文明平安祭先人”。我们在尊重祭祖习俗的同时,要积极倡导安全文明绿色殡葬、祭祀,转变传统祭祀观念,自觉破除焚烧香烛、纸钱等陈规陋习,把祭拜先人的传统习俗用安全环保的方式进行表达,大力提倡文明祭祀、低碳祭扫,推广敬献鲜花、植树绿化、网上祭祀、家庭追思等无烟祭祀形式,做到绿色祭祀、文明祭祀,安全祭祀。
除此之外,“大喇叭”还特别提醒,清明节假日回乡祭祖外出旅游时,需检查家中电源、燃气,处理好长期通电电器消防安全,清理阳台楼道杂物,维护家庭防火安全。农村地区需注意在村内乱堆乱放柴草堆垛的安全隐患,烧柴做饭时灶膛、烟囱、木柴灰等隐藏火患,教育儿童不要玩火;饲养家禽或用大棚种菜的农民禁止在棚内吸烟、随手扔烟头,棚内严格注意防火安全;大风天气严禁烧荒,经常检查和维护户外电源电路,防止大风刮断电线,引发火灾等。
“大喇叭”作为群众身边的消防知识宣讲平台,无论在平日里,还是在重要的时间节点,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丰富有趣,形式多样,有“土味儿”喊话,也有专业播音,深受大家欢迎,引得群众纷纷点赞。
通过使用农村“大喇叭”广播消防安全知识,有效提高了广大群众在祭祀、扫墓时的安全防火意识,为全面确保“清明节”期间消防安全持续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崔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