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召开2021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会上,中央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晓晖表示,我们将把庆祝活动和推进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事情抓起,着力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特别是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设,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坚持底线思维通堵点。“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加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能够增强我们解决问题的信心。脱贫攻坚道路上,聚焦和瞄准深度贫困地区这个堡垒,着力改善这些地区的发展条件,解决这些地区群众的特殊困难;疫情防控过程中,对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进行管控,并全力保障他们的生活和物资供应;复工复产进程中,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多措并举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通堵点、聚民心、强信心,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坚持问题导向疏痛点。“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入手,老百姓期盼什么,就朝什么方向努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儿,“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儿,“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闯劲儿,
直面问题,各个击破,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让中国水稻研究远远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基本破解了困扰中国几千年的粮食问题;“扶贫之花”黄文秀,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扶贫工作的成效诠释了自己的赤子之心;“奇迹校长”张桂梅,扎根边疆教育事业40余年,推动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迄今已帮助1800多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疏痛点、强弱项、解难题,不断增强为民服务能力。
从最具体的事情抓起,坚持落细落实消盲点。“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好政策落实好,才能惠之于民、赢得民心。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向书本学,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进而提升为自己的工作本领;向同事学,学习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打开自己的工作思路;向百姓学,学习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才能时时刻刻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为民服务、与民同心的光荣历史。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增色添彩。(魏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