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贤文》讲,“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韩愈《进学解》讲,“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长歌行》讲,“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祖逖“闻鸡起舞劲倍道”,“莫让年华付水流”;《劝学》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等。这些句子都告诫我们,干事业一定要勤奋。
雍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奋的君王之一,每天睡眠不超过4小时,白天亲政议政,夜晚批览奏章,他批阅奏折达2万2千余件,近1000万字,是全部《资治通鉴》字数的三倍还多。周恩来总理每天只睡3、4个小时,他在《一生之计在于勤论》一篇文章中写道,“人之一生求学,惟青年为最大之时期。基础立于此日,发达俟乎将来。”屈原《离骚》中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司马迁编《史记》用了18年,司马光著《资治通鉴》用了19年,李时珍作《本草纲目》用了27年,曹雪芹写《红楼梦》用了10年。曾国藩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给自己定了“十二条规矩”,每天坚持。
身为年轻人,我们资历尚浅;作为干部,我们应当身先士卒。我们的职业生涯需要积累,要积学、积事、积能、积德,知识是学出来的,事业是干出来的。唯有勤奋,才能不断积累、不断收获,不断成长。(供稿人: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