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城事】社区居家共养老 “双轨制”让夕阳生活更美好)
“在家里养老真好,不光能享受全方面的服务,还能和儿子孙子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今年93岁的张宗荣端坐在炕头上,一边听收音机一边喝着儿媳妇端上来的小米粥。张宗荣是安次区连庄子村村民,见证了廊坊近一个世纪的岁月变迁,也感受着居家养老带来的新生活。
民生之计,不仅是一餐饭、一份工作、一座房子、一段路,与民生福祉如影相随的包括养老,它汇聚民生、关乎大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养老观念也悄然转变,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为越来越多的老人带来美好的晚年生活。
目前,全市养老服务工作还不能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市民希望政府从老年人吃、住、娱、疗养等方面出发,推进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建设,为老年人提供更贴心、更舒适的养老服务。
部门举措
“这里环境好,护工也细心负责,住得很幸福!”在福源老年公寓康庄院区,89岁的李阿姨正坐在干净整洁的床上看报纸。
“公寓坐落在社区里,这种模式被称为社区嵌入式养老,我们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上门、代购、网购、送餐等全方位服务。”福源老年公寓康庄院区院长戴姗娜说,从老人角度着想,才能为老年人做好服务。
福源老年公寓康庄院区是我市推进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关于促进老龄事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同时,廊坊市连续两年将社区和居家养老工程列入年度民心工程,其中2019年新(改)扩建9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20年新(改)建25家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随着社区和居家养老工作深入开展,越来越多老人走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
为健全完善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市民政局、市卫健委联合印发《廊坊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制定三年内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具体任务目标。据了解,到2022年,我市将全面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根据《三年行动方案》要求,2020年至2022年,全市每个城镇街道和县城至少建有1个符合标准的综合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新建44个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100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300个农村互助养老设施。改造提升31家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建设14家农村公益性养老院,所有养老机构达到星级标准。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不低于50%,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比例不低于90%,所有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王满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