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百年风华·党史回眸】 党史上的今天)
1927年3月17日
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联合
挫败蒋介石另立中央的企图
1927年3月7日至17日,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汉召开。这是与会者在武汉国民政府大楼屋顶平台合影。
1927年3月10日至17日,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汉口举行。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联合起来,挫败了蒋介石在南昌另立中央的企图,通过了旨在限制蒋介石个人独裁的一系列决议。
全会选举当时还远在国外的汪精卫担任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主要领导职务,并继续让蒋介石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随即以总司令的名义调集嫡系部队至沪宁一带,在帝国主义和买办性的江浙财阀的直接指使和援助下,加紧准备反革命政变。
1929年3月17日
周恩来:在乡村中发动群众,深入土地革命
1929年3月17日,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致贺龙及湘鄂西前委指示信。
指示信指出:现在,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种直接革命的形势。目前所应注意者,还不是什么占领大的城市,而是在乡村中发动群众,深入土地革命。指示信还介绍了朱毛红军支部建在连上的经验,以备他们将来在部队建党时参考。
1929年3月17日
毛泽东为《农村调查》一书写序言
1929年3月17日,毛泽东为《农村调查》一书写序言。
序言指出:现在我们很多同志,还保存着一种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作风,甚至全然不了解下情,却在那里担负指导工作,这是异常危险的现象。对于中国各个社会阶级的实际情况,没有真正具体的了解,真正好的领导是不会有的。实际工作者须随时去了解变化着的情况,这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也不能依靠别人预备的。所以,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作调查。对于只懂得理论不懂得实际情况的人,这种调查工作尤为必要,否则他们就不能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虽然曾经被人讥为“狭隘经验论”的,我却至今不悔;不但不悔,我仍然坚持没有调查是不可能有发言权的。
1948年3月17日
攻克洛阳的野战部队全部撤离
攻克洛阳的战士们遵守纪律,不进民房,在外避雨。
1948年3月,西北野战军在宜川取得重大胜利,国民党急调洛阳、潼关的兵团西援,洛阳守军兵力空虚。为策应西北军作战,掩护刘邓大军休整,中央军委命令华东野战军第三、八纵队,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九纵队发起洛阳战役。只几日,即攻克洛阳,全歼洛阳守敌。3月17日,攻克洛阳的野战部队全部撤离洛阳。
1975年3月17日
特赦全部战犯
被特赦的人员动身前往北京
1975年3月17日,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决定,特赦全部在押战争罪犯,并给予公民权。
2月27日 毛泽东指示对在押的战争罪犯一个不杀,全部释放。他说:“都放了算了,强迫人家改造也不好”。“土改的时候我们杀恶霸地主,不杀,老百姓怕。这些人老百姓都不知道,你杀他干什么,所以一个不杀。”在具体政策和待遇方面,他特别交代:“放战犯的时候要开欢送会,请他们吃顿饭,多吃点鱼、肉,每人发一百元零用钱,每人都有公民权。”“有些人有能力可以做工作。年老有病的要给治病,跟我们的干部一样治。”3月17日,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次会议,讨论周恩来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所提出的建议,决定对全部在押战犯实行特赦,并给予公民权。这个决定由最高人民法院执行。这次特赦的战犯共293名。至此,在押的战争罪犯,全部处理完毕。
此前,1959年9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曾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决定在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对经过一定期间劳动改造、确实已经改恶从善的蒋介石集团和伪满洲国的战争罪犯、反革命罪犯和普通刑事罪犯,实行特赦。同日,刘少奇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特赦令》。
1970年3月17日
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
1970年3月17日至20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召开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问题。到会大多数人赞同毛泽东提出的不设国家主席的建议。
4月11日,林彪别有用心地提出设国家主席的意见,并建议毛泽东当国家主席。次日,毛泽东批示:“我不能再做此事,此议不妥。”在此前后的半年内,毛泽东六次讲过不设国家主席和他不担任国家主席的话。但是,林彪却始终坚持要设国家主席。
5月中旬,他同吴法宪谈话时仍然强调,不设国家主席,国家就没有个头。7月间,叶群私下对吴法宪说:“不设国家主席,林彪怎么办,往哪里摆?”
2009年3月17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五项重点改革措施和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长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