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关注】廊坊:助残助孤 乐享好生活一个不掉队)
更精准更有针对性,切实解决残疾人,特别是孤残儿童在生活、医疗、教育等方面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更细腻更人性化,从物质救助到精神帮扶,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更深入更持久,从“输血”到“造血”,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自尊、自强、自立……
这背后,是廊坊市多年来助残助孤的拳拳之心和实实在在的行动,乐享好生活,不让一个掉队。
群众期待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给我们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社区干部还帮助我们申请各种救助。” 2021年春节前夕,45岁的残障者张先生收到市残联送来的“年货”,这让生活困难的张先生一家备感温暖。张先生的父母均是残疾人,这几年,党和政府给了他们很多关怀和帮助,逢年过节会为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
谈及未来,张先生希望通过康复治疗或训练尽早自立自强。
报告原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若干条积极措施,保障助残助孤服务,突出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着力深入实施助残助孤民心工程。报告中提出:持续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市县两级设立总规模5500万元的社会救助基金,孤儿基本生活、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等标准全面提高。
部门举措
提高孤儿救助标准,将孤残儿童纳入医疗救助保障体系,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辅助器具适配和就业培训服务。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提高我市底线民生福祉,市民政局、市残联主动挑起主责,把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务求惠民政策措施尽快落地。
自2020年1月1日起,廊坊市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由每人每月1440元调整到1600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助标准确定为每人每月1440元。将孤残儿童纳入医疗救助保障体系,对孤儿住院费用、门诊费用,在扣除城镇医保、商业保险外,剩余费用给予100%报销。针对孤残儿童群体因重病、行动功能障碍、智力障碍等原因无法进入正常中小学学习这一问题,在福利院开设特教班,推动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创新发展。与此同时,在全市组织开展“儿童福利信息动态管理精准化提升年”暨“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全面查清儿童福利工作领域服务对象、基层工作力量和服务机构底数,完善工作台账和数据系统,实现动态管理精准化提升。
2020年3月,廊坊市制定下发《廊坊市2020年残疾人服务工程(民心工程)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为有需求且符合政策要求的成年持证残疾人和残疾儿童提供康复医疗、康复训练、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重点保障有康复需求的贫困残疾人、长期卧床需要持续护理及治疗的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同时,免费为有需求且符合政策要求的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对纳入建档立卡和低保范围的贫困残疾人优先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根据市场需要、培训项目特点和残疾人类别化需求,市残联通过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网络远程培训等方式开展培训;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举办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扶持城乡残疾人个体创业就业、兴办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等措施,积极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帮助残疾人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
对处于就业年龄段、有需求且符合托养条件的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在农村危房改造中,同步考虑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对纳入建档立卡、特困供养、低保范围的当年考入全日制高等院校贫困残疾大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实施资助。
今年,廊坊市将残疾人事业和孤残儿童关爱保护优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继续纳入市委、市政府决策重点,定期研究、整体推进,从各个方面对助残助孤工作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将围绕残疾人和孤残儿童特殊需求,全力开展助残助孤民心工程,为其提供高质量服务保障,打造人性化、标准化服务模式,及时有效解决残疾人和孤残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吴琼 刘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