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渐暖,日渐长。韩艳亭的生物钟也不知不觉提前了。早上不到6时,天刚蒙蒙亮,他已起身去大运河畔的林子中溜达。
惊蛰过,万物生。林子一天一个模样。枝头钻出了嫩芽,桃树、杏树上,花骨朵羞答答地簇拥着,5000亩林子转一圈2个多小时,他一路心情飞扬。
在大运河畔“粘”了4年,他种下的一棵棵树如卫士般静静守护在大运河畔。“艳亭,今年植树节还种什么品种?”路过的一位熟人打探道。“还没找到合适的品种,先给树浇浇水、松松土,俺再接着踅摸。”韩艳亭笑答。从运河边路过,微风吹拂,水面荡起层层涟漪,走着走着,他哼起了小曲。
韩艳亭家住东光县东光镇西安屯村,与大运河直线距离1公里。儿时,大运河畔曾是他和小伙伴玩耍的乐土。每次听到“运河来水啦”,他们没事就往运河边跑。把石子扔进水里,谁扔得远,溅起的水花少,谁就赢了。这样简单的游戏,能让他们兴奋半天。
随着年龄的增长,韩艳亭整日为生计奔波,运河渐渐淡出了他的视线。即使每次下地干活从运河边路过,杂草丛生、暴土扬长,他实在不愿往跟前靠近。
农膜、水龙带等塑料制品,曾是西安屯村的主导产业,韩艳亭是这产业大军中的一员。一天近万元的销售额,他的日子过得还算红火。
“利剑斩污!”国家一声禁令,如声响雷,将他从“梦”中惊醒。“钱没少赚,环境却遭了难,不能再挣这昧心钱了。”他思前想后,思路清晰了。
“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随着大运河国家规划的提出,东光县在大运河畔规划建设集休闲采摘、生态观光、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绿色廊道。听闻后,韩艳亭觉得自己大干一场的机会来了。
“林子成方连片,更容易出效果。不如咱们联合起来,把大运河打扮得漂漂亮亮。”2017年冬天,韩艳亭和12个同行抱团成立了西安屯果木种植联合社。
中华寿桃、烟台苹果、桑葚、杏梅……随着他们不断外出考察,一批批优质品种相继在大运河畔扎根。
又是一年春归。杏花即将绽放芳颜,桃花、梨花紧随其后,人们在运河畔骑行、散步之余,时不时走进林子里拍照,笑声不时在运河上空回荡。干着活儿,韩艳亭直起腰擦了把汗,望着周遭,脸上露出了笑容。
隐园不隐 育出好树“嫁”雄安
春回大地,河间嘉德隐园种植基地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
几台挖掘机挥舞着手臂,几下就将大树刨起,转身又将它们置于一旁的车厢中。随即,这些树木即将迁居他方。
基地负责人郭虎通站在地头,默默嘱咐:“雄安新区是你们的新家,你们的根永远在隐园,一定要活出个样子来!”直至车消失于视线之内,他才转身离开。
每次目送,都寄予厚望。“树的生长,正如人的成长,汲取养分的同时,必须发挥其应有价值。”多年与树打交道,树的生长启示录已刻进他骨子里。
2005年,多年在北京搞绿化工程的郭虎通,面对“一苗难求”的情况突发奇想:“何不回乡流转土地自己种树,既能解决工程用苗,还能为家乡增绿。”
他背着家人卖掉北京的房子,在离村10多公里外的地里安营扎寨。引进南方的松树、女贞等,不到一个月“全军覆没”;苗圃没水、没电、没井,郭虎通每天开着拖拉机进村拉水,再拎着桶一棵棵浇树,皮肤晒得黢黑,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从最初70亩,到150亩、300亩……可船越大,越难掉头。
随着道路的开阔,大树容易出效果,更受市场欢迎。从每亩地两三千棵,疏到四五十棵,土地面积要扩大,人工、机械成本要增加。更难的是,再怎么加大投入,1000多亩的密植苗,三年两年也调整不完。整夜辗转反侧,满脑子问号都跟树有关。
他满腹心事地走进苗圃,左瞅瞅,右望望,每棵树都如自己的孩子般,哪棵都舍不得刨。“有价值的移栽出来,长势不好的直接粉碎在地里。”郭虎通交代完工人,自己躲进办公室。听着拖拉机的轰鸣声,他心如刀割。
4年来,这种场景一直在持续。“种树不贪多,贵在精。”郭虎通觉得,精心把树培育出圃,卖个好价儿,并不是最终目的。让树扎根他方,为大地增绿城市添彩,他心有所属。
如今,郭虎通每天过着“桃花源”般的生活。以前这片撂荒地荒无人烟,如今拍婚纱照的、遛弯儿的,一年四季人气爆满。
从开春树吐新绿,到夏秋郁郁葱葱、层林尽染,乃至冬日树披银装,在这儿能赏花开花落,闻虫鸣鸟叫,隐园不再藏于乡间,成了人们放松身心的世外桃源。
接力保护 给极危树种当“保姆”
“天暖和了,五小叶槭该脱‘棉衣’了,顺便过去浇浇水、松松土。”临近植树节,“彩色地球野趣自然”微信群中有人发出倡议。
“我参加!”“我也能参加!”随即,群里接起龙来。
“大家别急,公园水管坏了正在维修,修好了咱们立即行动。”原来,白洋淀湿地生态野生动植物保护志愿者团队负责人王晓晔,已经提前去了一趟。
这些挂念五小叶槭成长的志愿者,是白洋淀湿地生态野生动植物保护志愿者团队的成员。为了保护极危树种五小叶槭,他们主动当起树木的“保姆”。
五小叶槭原本生长于海拔2300至2900米的疏林河谷地带,它的叶子似伸开的手掌,到了秋季,叶片颜色由绿变黄最后变红,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随着原生环境遭到破坏,种族数量锐减,五小叶槭被列为极危树种保护名录。
2018年植树节前夕,王晓晔偶然得知,甘肃天水一位志愿者为抢救培育五小叶槭,资金上遇到了困难。“多一个迁种地,就多一分繁殖的可能。”王晓晔突然萌生引种的念头。
他反复查阅资料,深入了解五小叶槭的生长习性,并在中国绿发会的帮助下,在网上发起公益众筹。
同年4月14日,44株五小叶槭幼苗,从保护地甘肃天水千里迢迢而来,在任丘创业公园落脚。3年来,在志愿者的精心呵护下,已有38株五小叶槭顽强生存下来。
“五小叶槭对研究槭树科植物的起源和演替有重要作用,它颜色绚丽,若能保护繁殖成功,城市将多一种绿化景观树。”说起保护五小叶槭的初衷,王晓晔侃侃而谈。
天气变暖,五小叶槭又钻出了新芽。“谁发现树缺水了,就在群里招呼声。”每天都有人在群里不停地嘱咐。阳光沐浴下,一棵棵五小叶槭挺直腰板迎风而立。风拂过,枝条摇曳,好似低头正在和志愿者说悄悄话:“你陪我长大,我为你遮阴。”
爱心认领 家里添了“树宝宝”
又到一年植树时。南皮县乌马营镇王庄村村东的林地里,南皮县爱心协会的志愿者们穿行其中,忙忙碌碌。
本来集合时间为早上8时,有的志愿者提前一个小时就到了。“加快进度,咱不能落后。”下了车,人们便扛起铁锨、拎上桶,进入植树状态。
挖坑、扶苗、培土、浇水……虽然赶进度,每个环节都不能疏忽。“把回填的土再夯实些。”“头水一定得浇透。”人们忙碌之余,还不忘相互提醒。
大人是主力,孩子们也干得有模有样。有的孩子连家中的玩具铲子也带来了,看见大人回填土,他们跟着忙活起来。“妈妈你看,我这铲子不赖吧?”小家伙越干越带劲,一会儿就满头大汗。
树苗栽好,一个志愿者将一张爱心牌挂在树上,“孩子,从此,这棵小树和咱们就是一家人了,咱们必须好好照顾它。”听了,孩子肯定地点了点头。
乌马营镇刘旺全村的刘文庆、邢桢玉、邢连国,都是爱心协会的老志工。他们早在2017年,分别挂牌认领过一棵树。这次,他们又共同认领了“友谊林”的一棵树,寓意彼此间友谊长久。
志愿者郑琳以女儿的名字,为小树取名“听雨林”,希望孩子和小树一同健康成长。
13岁的金珠、9岁的金宝小姐妹俩,年龄虽小,每次植树活动都参加。这次,她们将写有“珠宝林”的爱心牌,挂在新栽的小树上。
2017年3月,南皮县爱心协会发起爱心林认领活动,倡导志愿者认领一棵树,为美化家园尽一份力。为吸引更多志愿者参与,爱心协会与县关工委、文明办、团委、妇联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展活动,“关工林”“文明林”“巾帼林”“共青林”……一张张爱心卡,成为一道道亮丽风景。(祁洁 南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