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访抗美援朝老兵张寿山)
为更好的传承抗战老兵们顽强拼搏、为国奉献的革命精神,向老兵们致敬,大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一系列关爱抗战老兵活动。3月3日下午县双拥办工作人员来到了抗美援朝老战士张寿山的家中,听老人讲述那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张寿山,1930年4月出生,大城县大尚屯镇齐疙瘩村人,1945年入伍,加入到由大城县和青县组建的青大支队卫生队,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1945年,15岁的张寿山从老师和大人口中听闻日军烧杀劫掠等诸多侵略暴行后,愤怒不已,他攥紧拳头,向父母提出当兵抗日救国的想法。由于家中只有他和妹妹两个孩子,父母舍不得放手让年幼的儿子去战场厮杀,他便背着父母跑到大城和青县交界处,报名参加了青大队,由于年纪小,他被分到了青大队卫生队(后被编入19兵团63军576团卫生队),随之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爆发后,张寿山跟随大部队一路南下,先后参加了解放石家庄、太原、西安等著名战役,他随战友们冲锋陷阵,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抢救伤员。随后驻扎在西安省咸阳市,参与修筑宝(鸡)天(水)铁路。快要完工的时候,朝鲜战争爆发,部队得到消息后,战士们纷纷对美军侵略朝鲜以及对我国边境进行轰炸挑衅的罪行深感愤怒。1950年11月中旬,张寿山所在的19兵团各部队接到命令后,迅速从宝天铁路工地撤出,开赴山东地区集结待命。
1951年1月,他所在的部队变换成志愿军,张寿山作为军医跟随部队从安东市(现在的丹东)坐上火车入朝。“敌军很猖狂,都是机械化装备,白天黑夜天上有大量飞机,我们白天只能隐蔽在防空洞里,夜晚,我军借夜色偷袭,我们紧随战士们身后,一有伤员马上实施救护包扎,如果战士伤情严重需要手术时,只能双手泡到酒精中消毒灭菌。最让我们感到煎熬的是,交通中断、邮电中断,以至于我们每月给家人写的封信,没有办法寄回,父母都以为我不在了,母亲眼睛都哭瞎了……”说到这,老人陷入了沉思。
“我记不清自己经历了多少次大大小小的战役,多少次的死里逃生,但在那个残酷的年代,和无数牺牲在战场上的英烈相比,我是幸运的”。据张寿山老人回忆,在第五次战役中,他不幸被敌军击中,子弹穿过下颌骨,至今他的下颌骨处还有一块凹进去的疤痕。抗美援朝胜利回国后,他作为一名伤残军人在东北医院疗养,因长期奋战在冰天雪地里,加上运往朝鲜的大部分生活物资被敌军炸毁,时常吃不上饭,导致老人患有关节炎、胃溃疡等疾病。1955年,心系家乡的张寿山,婉拒了组织安排在华北军区门诊部的工作,回到家乡大尚屯医院工作。他为人和气、忠厚,询问病情总是轻声细语,温柔亲切,工作之余常常顾不上吃饭,背着药箱行走在田间,无偿为相邻们看病。众人口口相传,久而久之张寿山便成为了三乡五里有名的好医生,兢兢业业、默默付出,直至离休。
和平年代来之不易,关爱志愿军老战士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今后我们将更加用心做好关爱志愿军老战士工作,让老革命们受到应有的尊敬和爱戴,带动全社会的力量拥军、爱军、敬老、爱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