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县城管执法局推出“红+蓝”洁净城市管理新模式)
“打造精致城市、品质康保,加强城乡精细化管理,着力在细化管理内容、规范管理行为、优化管理体系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让城市功能更优越、更舒适,更完善,每一位市民都能亲身体验到城市管理和发展带来的便利。”县委十一届六次会议为我县城市管理指明方向。
自今年1月起,康县城管执法局针对“骑巡”发现的环卫工作业不精细,监管责任落实不细、不实等问题,及时推出“红+蓝”管理新模式,为进一步提升城市洁净度,巩固提升创建文明城市成果,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健全“红+蓝”监督管理体系。强化责任意识和责任落实,突出局长、党组成员带头,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引领作用,健全党组成员、执法管理人员、环卫公司和环卫工“红+蓝”监督体系。通过邀请“两代表一委员”,聘请责任心强、有社会影响力、敢于负责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同志作为城市管理志愿者,参与到洁净城市建设管理中,形成党组成员监督执法管理人员,执法管理人员监督环卫公司和环卫工,城市管理志愿者监督党组成员和执法管理人员的环闭式监督体系。对监督责任落实好的记入“红色档案”,对监督责任落实差的记入“蓝色档案”,并进行定期通报,以此督促各方履职尽责,落实落细监督责任。
建立“红+蓝”档案管理体系。分别建立党组成员、执法管理人员、环卫公司和环卫工“红蓝”档案。实行巡察巡检分片包干制度,90%以上的城管干部职工下沉一线,对环境卫生、城市容貌等进行全覆盖、无死角巡察巡检,小到一片废纸、一个烟头落地,大到垃圾桶摆放不规范、不整齐。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两家环卫公司,责令立即整改,并对责任环卫公司、环卫工纳入“蓝色档案”管理,对工作做得细的好的纳入“红色档案”管理。将主城区划分为13个网格片区,每名党组成员都有相对应的监管责任区,只要监管责任区内出现市民反映举报的环境卫生打扫清理不彻底、不干净,造成社会影响的城市容貌等问题,对监管领导和责任人及时纳入“蓝色档案”,对监管责任落实细实的纳入“红色档案”管理。对环卫工尽职尽责,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挂红旗一周,对应付对付、敷衍了事的挂蓝旗一周,并在全系统通报。
完善“红+蓝”评价管理体系。推行量化评价管理,细化考核内容和百分分值,90分以上的进入“红色带”,90分以下的进入“蓝色带”,并出台相应的奖惩制度。在领导层面,对监管责任不落实,造成重大影响的,不仅要追究监管责任,还要建议县委、县委组织部在干部提拔任用、职务升迁等方面作为参考。在管理层面,对做得好的、落实管理责任实的,享受评优评先优先、绩效工资上浮10%的奖励,对巡察巡检不及时、不到位,因疏忽大意漏管的、市民反映举报的、造成社会影响的执法管理人员,实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制,同时扣发10%的绩效工资。在环卫公司和环卫工层面,细化10个大类40个小项环卫考核内容和分值,实行月小考、季度中考、半年年度大考,组织党组成员、城市管理参与者对照考核内容进行打分评价。分值达到90分以上的纳入“红色区”,分值没有达到90分以上的纳入“蓝色区”。对小考、中考、大考连续在“蓝色区”的环卫公司提请建议县政府予以清退出市场,对在“蓝色区”的环卫工,酌情给予通报批评、扣发绩效工资、直至辞退的处罚。
据了解,“红+蓝”管理新模式开启以来,累计为13名环卫工挂红旗,3名环卫工被挂蓝旗;环卫公司被通报一次、1名执法管理人员受到通报一次,收到了良好的城市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