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非遗之魅<10> | 与一块石头的砚遇)
砚
硏也
硏墨使和濡也
一块石头
从大山深处到文者书案
都要经历什么?
让我们走进保定易水
来赴一场非遗文化的砚遇
易水砚
易水砚又称易水古砚,是中国著名名砚之一,与广东的端砚齐名,有“南端北易”之称。其凭借石质细腻、工艺精湛、宜书宜画、造型典雅美观以及易研墨、不伤笔毫等特点为世代书法家和收藏家所珍爱。
2008年易水砚制作技艺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易水砚被人民大会堂、中华世纪坛、北京园博园、军事博物馆等国家机关场所收藏,并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总统和友人,受到国家领导人以及海内外社会名流、工商业巨子的赞赏和珍爱。
石材
易水砚的石料主要为紫灰色的水成岩,砚石有紫、绿、白诸色,质细而硬,为砚颇佳。颜色柔和,层次分明,有的还点缀着天然碧绿或淡黄色斑纹,甚至暗紫、碧绿等不同色彩呈页状叠积或成水波纹线状,俗称"紫翠石" "玉黛石",非常名贵。易水砚石质柔润细腻,硬度适中。观之如细玉,抚之似童肌,叩之若金石。
工艺设计
砚台设计主要根据石材的大小、形状、纹理等设计出作品的题材。一方砚在手,人们品鉴的不仅仅是一幅石墨画,所有历史风流人物的气质、唐宋元明清古字画中的意蕴、或恢弘大气或精致小巧的建筑楼阁以及名山大川的气势,那些历史中流转的风华韵味,都被设计者一刀刀刻在砚台上。这样才能做到以料构思,因材施技,巧妙的利用石材上的石眼、色层和纹理,融天然与雕工于一体,雕刻出一方精美的好砚。
雕工
雕工是将设计实施的过程,关系到砚雕作品的优劣成败。好的雕刻工艺可以使作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从而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甚而拥它入怀、枕它入睡,进而用之如意、赏之高雅、陈之吉祥、镇宅镇殿。而易水砚雕工精湛、造型完美,堪称一流,自然受到人们的青睐。
非遗传承 砚韵匠心
在时光的熔炉中,一块石头也许等待了上亿年才翻山越岭,从砚师的手中修成正果,最后落在读书人的窗前,陪着有缘人写写画画一辈子。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易水砚制作技艺传承人邹洪利眼里,非遗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要有一个细细品味的过程,才能熏陶出想要的人生。”
他遍访名师、虚心学习,将现代雕塑、绘画、书法艺术融入传统的易砚刻雕工艺中,比如运用阳雕、阴雕、透雕等多种技法,为古砚注入青春活力。他创作的《二龙戏珠》砚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并获金奖。
(易水砚玉黛石 双龙聚宝)
一方砚
承载着文人一生之所思
在砚师雕琢之间
一颗初心也在发酵、滋长
那一方砚台里
盛着的岂止是墨
对于非遗文化来说
更是一份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