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河北 > 正文

近9亿人申领健康码 绝大部分地区实现“一码通行”

0
分享至

累计申领近9亿人 使用超400亿人次

健康一码行天下(网上中国)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出“防疫健康码”,累计申领近9亿人,使用次数超过400亿人次,支撑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实现“一码通行”。

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工具,许多城市联合相关供应商推出了健康码,但“千地千面”、“一城一码”的健康码,给人们跨地区出行带来不便。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日前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明确各地落实健康码全国互认、“一码通行”。

一如电子身份证

“在杭州东站出站时,我直接出示政务服务平台的健康码,安保就放行了,感觉健康码像一张电子身份证。”来自江苏的吴先生这次出差感觉轻松不少:抵达浙江杭州后,他出入各公共场所,没有重复申请杭州健康码,而是直接出示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健康码或江苏的“苏康码”。

出差“达人”吴先生的手机小程序里已申请了十几个地方的健康码。而在全国,各地研发的健康码不少。由于不同省份风险等级、响应级别和防控要求不同,各地健康码生成标准和对接平台不一,制约了“一码通行”落地。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日前在全国春运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要落实好防疫健康码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全国互认、“一码通行”。

随着政策、标准逐渐统一,健康码正加速走向全国互认。目前,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等支撑,大部分省份的健康码已实现了信息共享、互通互认。人们凭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健康码的无异常信息或各地健康码绿码均可通行,无需申领和出示到访地健康码,不需要重复出示其它疫情防控码,进一步便利人员出行。

一系列国家标准发布,为加快推动各地健康码的跨地区互通互认提供了技术支撑。2020年4月29日,《个人健康信息码参考模型》、《个人健康信息码数据格式》和《个人健康信息码应用接口》三项国家标准发布,个人健康信息码加快走向码制统一、展现方式统一、数据内容统一。目前,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已实现“一码通行”;作为旅游度假热门地的海南,已与全国30个省份实现健康码互认。

在快速普及中,健康码也在不断升级改造,实现信息互通,为更多人群提供便利。为便利老年人、儿童等不使用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群体出行,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提供“老幼助查询”功能,实现一键代办代查;“四川天府健康通”微信小程序推出“离线码”功能,支持下载打印纸质“离线码”;广东省打造的“健康防疫核验系统”,提供刷身份证进行出入登记和核验健康码(“粤康码”)服务。为满足各类防疫需求,国家政务服务平台、腾讯健康码、阿里健康码等上线了核酸检测预约、结果查询,新冠疫苗接种查询,密接自查,风险区域查询等功能。

推动全国互认

然而,当前还有部分省市健康码“一码通行”、全国互认工作推进得并不顺利。背后原因何在?

记者了解到,当前健康码互认难点主要在于各地疫情防控形势和政策不同,这客观上增加了各地防疫健康信息目录汇聚至全国一体化平台的难度和复杂性。数据共享安全性如何保证?数据泄露后的责任谁来承担?具体执行人员培训如何开展?……类似疑虑也阻碍了一些地方健康码互认。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胡功群表示,健康码互认目前在技术上没有障碍,只需各地遵循标准技术规范,互相开放共享数据,保证业务的有效性和协同性。从深层原因看,健康码互认考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解决问题的意愿和决心。

专家表示,应进一步提升各地政府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精准防控意识,不断加强对基层执行人员培训,及时了解掌握中央和各地疫情防控政策,确保健康码真正实现全国互认。

有望数据全流通

上海市民徐女士近日来到华阳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补办社保卡。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她站在“一码通行”智能机器前,扫描身份证,机器显示屏上显示其体温和“绿色通行”字样。从查验、取号、办事、评价到离开大厅,徐女士只花了十几分钟。“以前来办事,进门要刷‘随申码’健康码,前后得花半小时,现在刷身份证就能测体温,查健康码状态,还不用再填个人信息,真省心。”

据了解,这种“一码通行”智能设备,实现了红外测温、扫码实名登记、健康通行、智能取号、3.0系统一码通办、可视化数据展示,实现数据全程流通。

在中国各地,健康码在就医、办事等便民惠民服务中正在显现巨大效率。在福建,“电子健康码”“医保结算码”“金融支付码”的“多码协同”应用在14个省属医院落地,已覆盖3680多万人群。在广东,7097万居民激活了电子健康码,便捷享受医疗健康服务,一人一码,在全省任一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一码通用。在浙江杭州,健康码与电子健康卡、电子社保卡实现了互联互通,未来还将拓展在公共交通、商贸旅游等领域的应用。

除了“通行”,健康码还能做很多事。为此,国家卫健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指出,强化行业内“一码通用”,推动居民电子健康码与金融支付码、市民卡等“多码融合”应用,实现健康码“一码通行”。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周平表示,健康码应用不仅是出行,与互联网医疗、健康养老等都有一定关联,未来从业态上讲健康码会涉及保险等社会保障。伴随“一码通行”的落实,健康码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国产男优口述出道经历:被日本同学骗去参赛,意外被电视台看中

国产男优口述出道经历:被日本同学骗去参赛,意外被电视台看中

神奇的锤子
2023-09-25 12:46:39
大师王林为一线女明星“开光”,全程不穿衣服用酒画符,现场炸裂

大师王林为一线女明星“开光”,全程不穿衣服用酒画符,现场炸裂

吴学华看天下
2023-09-06 13:45:37
许老板的祖坟!

许老板的祖坟!

明清趣事
2023-10-02 19:06:15
郑州一医院领导夜夜风流,小护士坦言:为了编制,甘当欲望的奴仆

郑州一医院领导夜夜风流,小护士坦言:为了编制,甘当欲望的奴仆

午夜故事会
2023-09-27 14:59:48
88岁大爷强奸48岁保姆,女子哀求:这么大年纪了跟驴一样不睡觉!

88岁大爷强奸48岁保姆,女子哀求:这么大年纪了跟驴一样不睡觉!

普法纪
2023-09-16 16:45:40
有意思!乌军缴获俄军坦克无法使用,便向俄坦克厂的设计师致电

有意思!乌军缴获俄军坦克无法使用,便向俄坦克厂的设计师致电

老马拉车莫少装
2023-10-04 07:55:15
那个疼痛难忍2次跪求剖腹产被拒跳楼的26岁孕妇,已经离开6年了

那个疼痛难忍2次跪求剖腹产被拒跳楼的26岁孕妇,已经离开6年了

佳琪Feeling
2023-10-02 20:39:55
10月4号,就在刚刚,国内传来5个新消息

10月4号,就在刚刚,国内传来5个新消息

可乐谈情感
2023-10-04 15:23:13
苦瓜脸、烂演技,却被捧成“老戏骨”,这5位演员真的该醒醒了!

苦瓜脸、烂演技,却被捧成“老戏骨”,这5位演员真的该醒醒了!

舞动星河
2023-10-03 19:30:23
高速堵车的源头是什么?无人机:一清二楚

高速堵车的源头是什么?无人机:一清二楚

次元君情感
2023-10-02 14:27:04
江苏:气温大跳水!强冷空气+降雨!五级大风!气温17度!

江苏:气温大跳水!强冷空气+降雨!五级大风!气温17度!

爱意随风起呀
2023-10-04 12:10:16
母亲助吴艳妮获胜后感谢,林雨薇0.02秒失望无缘奥运

母亲助吴艳妮获胜后感谢,林雨薇0.02秒失望无缘奥运

左耳听
2023-10-03 20:16:29
中韩关系生变!韩国放出狠话:只有中国专机来韩,尹锡悦才会访华

中韩关系生变!韩国放出狠话:只有中国专机来韩,尹锡悦才会访华

星辰故事屋
2023-09-29 17:00:18
A股:刚看见3个消息降临,意外要来了,A股或将重演19年历史

A股:刚看见3个消息降临,意外要来了,A股或将重演19年历史

财经大拿
2023-10-04 07:22:05
突发!哈大高速因事故全线封闭,车祸目击者发声,不止一起事故

突发!哈大高速因事故全线封闭,车祸目击者发声,不止一起事故

吃货的分享
2023-10-04 01:25:08
性瘾癖少女自述:我妈是小姐,她的变态客人盯上了我,还录了像

性瘾癖少女自述:我妈是小姐,她的变态客人盯上了我,还录了像

烟火贩卖客
2023-09-21 15:02:26
今天我才知道,恒大在国外申请破产保护,竟然是这个原因!

今天我才知道,恒大在国外申请破产保护,竟然是这个原因!

正经说个事儿
2023-09-29 17:16:50
全红婵逆转陈芋汐夺冠,郭晶晶点评一针见血,陈若琳懂得队员需求

全红婵逆转陈芋汐夺冠,郭晶晶点评一针见血,陈若琳懂得队员需求

八卦嘚啵嘚
2023-10-03 21:50:55
“到2050年底,印度每5人 就有1人是老年人”

“到2050年底,印度每5人 就有1人是老年人”

参考消息
2023-10-03 10:32:15
广东女子穿瑜伽裤接孩子,太修身惹人注目,网友:不合礼仪?

广东女子穿瑜伽裤接孩子,太修身惹人注目,网友:不合礼仪?

酷车人士
2023-10-04 01:21:36
2023-10-04 16:12:49

头条要闻

上海35岁博士辞掉高薪工作 花500万在青岛海边开民宿

头条要闻

上海35岁博士辞掉高薪工作 花500万在青岛海边开民宿

财经要闻

哈尔滨组团到南京卖房 成交量……

体育要闻

国足史上最为耻辱的仇,让中国香港报了!

娱乐要闻

黄晓明回青岛老家过节聚餐照曝光

科技要闻

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让人类观察微观达到极致

汽车要闻

雷克萨斯将发布全新纯电概念车 东京车展首次亮相

态度原创

家居
房产
手机
公开课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闹中取静,于独栋别墅中重构空间秩序

房产要闻

长江实业郭子威:政策红利下内地高端买家布局香港物业,「名日·九肚山」凭特色优势备受买家青睐

手机要闻

OPPO Find N3真机疑似曝光,外观大改,苹果抛弃的功能被它用上

公开课

为何癌症越来越多?医生:这5种蔬菜没少害人

军事要闻

新兵超33.5万人 俄防长:特别军事行动兵力足够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