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同是两根竹子,前一支做成竹笛,后一支做成晾衣竿。晾衣竿不服气地问竹笛:“我们都是同一片山上的竹子,凭什么我天天风吹日晒,不值一文,而你却价值不菲呢?”竹笛说:“因为你只挨了一刀,而我却经历了精心打磨。”同出山林的两根竹子,结局却大相径庭。前者神采飞扬、前途似锦,后者却灰头土脸、前途渺茫,两者鲜明落差的背后,揭示出“打磨”的深刻含义。
这个故事不禁让笔者联想到当前的年轻干部,年轻干部多有高学历、大胸怀,期望能够在工作中大展拳脚、有所作为,但因基层条件艰苦、任务繁杂,难免出现“逃离基层”的心理。揆诸实际,有的年轻干部总是抱着“镀金”心态,片面地认为只要有基层经历,提拔重用就是迟早的事,因而干工作都是应付了事;有的年轻干部存在“跳级”心态,不考虑如何在基层锤炼自己,总是想方设法找门路“跳”到上级。无论是镀金心态,还是跳级心态,都是错误思想在作祟,这种思想不仅影响干部自身的认知判断,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到年轻干部的成长和进步。
年轻干部作为党的新鲜血液、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其成功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成长的道路也会坎坷不平,年轻干部要想走得更长远,就要学会“打磨”自己。年轻干部多为“三门”干部,不缺活力缺定力,不缺想法缺办法,不缺学历缺阅历,因而推动工作过程中难免心浮气躁、手忙脚乱,甚至稍有难度就会陷入束手无策的境地。年轻干部只有在干事创业中不断“打磨”自己,才能拥有“风吹浪打浑不怕,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只有不断“打磨”自己,才能拥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只有不断“打磨”自己,才能拥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