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就地过年 暖在身边 | 年夜饭里“家的味道”)
“牛年到了,祝愿我们牛年牛气冲天!”大年三十晚6时,在河北张家口空港经济开发区20号公寓楼6楼,年夜饭桌上美味飘香,油焖大虾、卤煮猪蹄、清炖羊肉……丰盛的饭菜犒劳着大家一年的辛苦。
这里是河北国控北方硅谷科技有限公司职工宿舍,14位因疫情防控需要选择留在园区过年的外地职工,共聚一堂守护除夕夜,虽无血脉联系,但他们也是“一家人”。
“今天包饺子,我是主力。妈妈从小教我的包饺子技法可了不得!”通过视频通话,26岁的闫新霞与家人分享着欢乐,看着家人团聚的画面,她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参加工作3年半的闫新霞今年是第一次在外地过年,也是单位留在园区过年的唯一女性。家在邢台的她是家里的小女儿,哥哥因为疫情也留在了天津过年。“虽然一家四口人在三地过年,但和同事们在一起,这个年也很温暖。”闫新霞说。
闫新霞告诉记者,“从小年开始,园区就开始有年味了,我们这些留在园区过年的外地员工收到了园区总工会和桥东区总工会送来的牛奶、八宝粥、坚果等节日礼包。”
作为年夜饭主厨的李隽,是大家的后勤保障“老大哥”,和面、擀皮、烧菜,身为总工程师的他样样拿手。“今年大家都不能回家,咱要和兄弟姐妹们在一起‘同甘共苦’。”总为职工排忧解难的李隽,对于家人心中满是愧疚。
73岁的老母亲去年10月做了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他只呆了三天便返回园区,父亲常年高血压、爱人也上班……家里的大事小情他一点也照顾不上。得知今年过年也不能回家,李隽提前置办了牛羊肉等张家口特产邮寄回家。
“快尝尝,尚总今天也给咱亮出了拿手菜!”在欢歌笑语中,大家开始吃饭。
这顿丰盛的年夜饭既是“拼”出来的,也是努力“打拼”出来的。从2016年9月开园至今,经过桥东区政府和空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及国控近5年的努力,这片147亩的土地成为47家企业集聚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每一家企业挂牌的背后都有尚磊和同事们的汗水。
“春节期间,在岗的同志们都排好了班,巡检、安全、设备运行,我们留岗正是为保障入驻企业的正常生产。”身为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的他,当然也考虑到了职工留守异乡的思乡之情。尚磊介绍,从大年三十到初五,公司工会都给大家安排了文体活动,视频拜年、猜灯谜游戏、景点出游等等,就是要让就地过年的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春节的气氛。
观看春晚时,6岁的儿子和尚磊视频了起来,“爸爸,爸爸,你看我的枪,帅不帅!”长期在张家口工作的尚磊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他每次回家都会把休息时间用来陪伴儿子,年前他特地为儿子挑选了玩具枪作为春节礼物。
身在异乡,年夜饭里也有“家的味道”,“就地过年”年味没有变,温情也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