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北顺平县:保定民居代表腰山王氏庄园,伍侯塔和熏肉火烧)
腰山镇王氏庄园的由来
顺平县最知名的古迹就是腰山镇王氏庄园了,这是河北境内难得一见的庄园式民居建筑群。极盛时占地300亩,有50余座院落,房屋500多间,庄园分为北园(思义堂、尊义堂),中园(述和堂、尚礼堂)和南园(仁和堂、梦和堂)三部分,集官宅、民居和商号于一体,四周有高墙环绕,现存的只是南园的一部分。
清代完县辖区图,腰山镇位于最东面。
腰山位于县城东十八里,因形似猪腰子而得名,清初王锡衮随清军入关后,在山南建起庄园,就是今日的腰山镇所在地。王锡衮祖籍铁岭南关,汉军正黄旗,据说他们家本姓完颜,后改汉姓王,其祖先王国福、王国卿兄弟跟随努尔哈赤四处征战,公元1644年,王锡衮以正黄旗将领的身份跟随多尔衮入关。清军入关后,开始在北京周边三百里范围内大肆圈地封赏给有功之臣,其中以顺天府、保定府、河间府、永年府最多,这些土地一部分是因战乱造成的无主荒地,不过更多的都是百姓良田。
腰山王氏庄园仁和堂。
庄园为传统北方四合院建筑,与北京及河北境内风格相同。
受封将领在圈地内盖起皇庄、官庄,一来解决了八旗子弟生计问题,二来可以借此守卫京师,增加朝廷的安全感。北京附近是近臣和同姓王封地,现在二环外还保留着很多老地名,如海淀黄庄(皇庄)、北太平庄、管庄(官庄)、白家庄等等,异姓贵族和远臣就封的远了一些,腰山王家就属于这一类。《完县县志》记载,当日“派官吏圈占完县土地,开除粮额,分给旗下官兵耕种”,这类土地的税收不入国库,全由旗下庄园主收取,王家依靠腰山附近的百余里土地,成为了当地有名的豪门望族。
老主人王锡衮的单人火炕。
王氏庄园兴建于顺治四年(1647年),最初修建的是北园的思义堂和尊义堂,这两处院落位于西北角上,现存建筑14座43间。到了二十年后的康熙九年(1666年),王家已经积累了大量财富,又一举修建了中园和南园,此时庄园沿着东面一条轴线,向南面推进。据说中间他们派人到北京收集了王府建筑的图样,因而庄园建筑气派豪华,在砖雕、木雕和石雕等细节之处精雕细琢,比王府有过之而无不及。
仁和堂内垂花门木雕。华北地区现存最大的官庄建筑群
目前修王氏庄园开放的是南园部分,内部又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面为建筑区,南部为场院,建有车马院、收租院、仓库、账房等,场院外围辅以护庄沟和院墙。北面现存东路二进院落,中路为四进院落,西路一进院落。各路街门左右设有更房,每进院落都有垂花门,门首雕刻覆莲垂花,下有青石雕成的抱鼓石。正门外置影壁一座,长12米,高6米,壁座以石灰石雕琢成须弥座式样。
腰山王氏庄园平面图深色的为现存建筑
中路四进院落叫“仁和堂”,是老主人王锡衮的住宅,也是整座庄园的中轴线。仁和堂内的砖雕十分出色,正厅西墀头砖雕是人物、牡丹、桂圆、狮子和金钱豹,寓意富贵团圆,角柱雕刻有“马上封侯”、“辈辈封侯”,下部有老虎、金钱豹、壁虎、白菜、蝈蝈,意为“倾国之财”,正厅东墀头砖雕是人物拉弓射箭和公鸡打鸣,意为功成名就。正厅内的家具多采用螺钿工艺,就是将贝壳镶嵌在家具表面,阳光照在上面闪闪发亮,这是清代宫廷家具最喜爱的风格。据说是当年多尔衮所赐,不过看起来像是清中期以后的。
仁和堂正厅家具和天花板。
东路“梦和堂”两进院是王锡衮三儿子王佩的住宅区,原本也是四进,现存的两进院落从前多用来待客,据说王氏家族经商之风就起于这位公子。清代前期北京周边这类官庄和皇庄很多,但保留至今的却很少,个中原因往往由于子孙坐吃山空、不善经营,最后入不敷出慢慢败落了,正所谓富贵无三代,试看红楼梦里的大观园、纳兰明珠的皂甲屯庄园都是这样。然而王锡衮的后人却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从第二代王佩开始,王家除去固定地租外,还在保定开办了大量商号、油坊、酱园,产品行销各地,一直延续到民国年间。
仁和堂正门。
王氏后人一直在这里住到解放前夕,解放后中园和北园分给了当地百姓,后来大部分建筑都消失了。南园用作河北腰山中学校址、河北省第五中学、南开大学完县分校,保存的相对完好,如今在南面的荒地上还立着一座砖砌校门。
腰山中学原始校门。亟待修缮的千年伍侯塔
伍侯塔位于腰山镇东面的南伍侯村,是顺平县另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在村子中间,西面是玉米地,东面紧挨着民房,正是秋后,玉米已经都收了,看到地里有很多人在挖大坑,方方正正一个坑,坑里铺上塑料布,司机说是在埋玉米秸子,现在不让烧了就得挖坑埋起来,但是为什么还铺上塑料布,不过要腌酸菜的话九月份挖坑还有点早吧。据《保定府志》记载,西汉末年,平阿侯王谭因不满王莽篡位,携五子在此避乱,光武中兴后,五子受封为侯,在此建伍侯村,这个村子倒也有两千多年历史了。
伍侯塔。
伍侯塔建于辽代,因这座塔的六角造型与现存辽塔的八角式样有所不同,于是也有说是宋代的,因这里当日位于宋辽边境,大部分时间都由宋北平军驻守。塔为六角密檐式五层空心砖塔,高22.5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石砌底座上是六层须弥座,上三层有砖雕人物、鸟兽、花卉等图案;塔身一层南面开有券门,现在已经被堵上了,北面有假门,其余四面是砖雕花窗,上面五层塔檐中,除第一层外其余四层均坐于两层仰莲之上,每层均为仿木结构,置阑额、普柏枋,枋上为斗拱;塔刹为琉璃莲花宝珠式,下部为砖雕仰莲双层。
伍侯塔砖雕。
伍侯塔的特色有两点,第一是它的砖雕,无论是花卉、人物还是动物,都采用了圆雕手法,刀法流畅,立体感强烈,花窗和假门两侧的浮雕佛像也十分精细,值得一观。另外伍侯塔该塔的外檐及塔刹均为琉璃构件,虽然现在已经不完整了,但依然色彩鲜艳。1982年,伍侯塔被列为河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伍侯塔现存琉璃瓦顶。顺平传统名吃烧饼熏肉
我们到了每处基本都会问问当地有什么名吃,在涞源县喝了一锅酸菜搅粥后,在顺平就被司机推荐了烧饼熏肉,说是南关那边的比较好,先前三块,今年涨到四块了。
烧饼熏肉价目表。
缸炉烧饼夹熏肉现在是顺平的招牌小吃,小个儿的白芝麻烧饼,熏肉是盐熏的五花肉,做法简单,肉质非常细,吃的时候将五花肉切块加进热烧饼里,滋味咸香,不事雕琢。这种咸鲜的口味感觉是河北中部地区独有的,无论是驴肉火烧、熏肉火烧、熏肠火烧都是以咸为压倒性的主味儿,其他调料用得少,大都保持原味。小时候在亲戚家吃了几个月固安菜,从此对河北家常菜有了味觉记忆。
顺平烧饼熏肉。
烧饼熏肉的铺子遍布顺平县城内外,大部人都以店主姓氏做招牌,马家、曹家、王家、路家,味道都差不太多,也说不上哪家最正宗,感觉这道名吃在顺平的历史应该不算太长,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老板说在顺平学好了烧饼熏肉制作技艺,出去摆个摊儿,随随便便就能月入过万,他几个亲戚在保定那边儿,都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