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春走基层】廊坊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
日前,廊坊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扶贫办、市总工会、市妇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通知,于春节前后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旨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鼓励引导农民工等务工人员就地过年,及时得到就业服务、权益维护等帮助,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关心,实现就地过年有关怀。同时,加强稳岗政策支持,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加大劳动权益保障,确保企业生产有序、员工健康安全,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此次专项行动服务对象包括就地过年农民工等务工人员,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等重点帮扶对象,重要医用物资生产、生活必需品生产、保障城市运转、重点产业链等企业,重大投资项目相关企业以及其他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中高风险地区上述人员和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
组织稳岗服务活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组织丰富多彩的“送温暖”活动,开展集体过年活动,主动向本地农民工等务工人员发布倡议书、慰问信,鼓励引导农民工等务工人员留在就业地安心生活、舒心过年。加强职工关心关爱,鼓励引导企业采取以岗留人、以薪留工、发放“留岗红包”、给予“过年礼包”、改善就餐条件、安排文化娱乐活动等措施,吸引外地员工尽量就地过年。指导用人单位认真落实疫情防控有关规定,为职工提供必备的防护用品,加强个人防护,切实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支持鼓励务工人员参与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向各类劳动者、职业培训机构全面开放“中国职业培训在线”“就业创业和职业培训在线”“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等线上平台,构建以学员为中心、以优质培训资源和师资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自主学习系统,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授课培训,推进疫情防控与职业技能提升“两不误、双促进”。
优化失业保险经办服务。引导企业不裁员、少裁员,按规定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继续实施失业保险扩围政策,按规定落实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等各项失业保险待遇。主动适应春节期间群众生活急需、待遇申领相对集中、疫情防控需要等实际,开通经办服务咨询电话,优先采取线上方式申领失业保险待遇;对线上申领确有困难的,通过电话指导、上门服务、增设“潮汐”窗口等方式,帮助失业人员方便快捷申领待遇。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用人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与劳动者协商错峰放假、弹性休假,减少不必要的流动聚集。对企业安排员工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加班的,要依法安排补休或支付加班工资,积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强化对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指导和服务,加强监管执法,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加大根治农民工欠薪力度。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黑中介”、虚假招聘、就业歧视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效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便捷及时维权。
做好返乡返岗服务保障。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和实际需要,开展农民工“点对点、一站式”返岗复工服务,及时收集发布用工信息,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信息对接和劳务协作,引导有序外出就业。各地可结合实际设立稳岗留工服务专线和就业服务站点,畅通用工服务渠道。做好农民工返乡返岗情况统计工作,实时掌握农民工返乡返岗信息,为做好春节前后返乡返岗农民工服务保障提供支撑。引导返乡返岗农民工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尽量错峰出行,做好个人防护,主动向目的地所在镇村(社区)报告。指导用人单位保持与务工人员的沟通联系,做好企业生产、人员返岗计划衔接,合理安排返岗。
鼓励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就业。结合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拓宽返乡农民工就业渠道。发挥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示范园等作用,优先支持返乡创业农民工创业,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带动更多返乡留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继续开发一批防疫消杀、保洁环卫、社区服务等临时性公益岗位,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给予一定的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所需资金可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优先帮助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困难人员等稳岗就业,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其他春节期间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提供用工保障。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就业的务工人员,要及时提供跟踪服务,落实就业帮扶政策。
加强人力资源供给。健全重点企业用工常态化调度保障工作机制,开展各类企业用工调度和保障。实施企业用工情况报告制度,动态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务工需求,及时帮助解决企业用工问题。发挥余缺调剂用工机制作用,利用就业信息网络化平台,强化企业用工对接调剂,鼓励节日期间短期用工需求量较大的企业与放假较早、富余员工多的企业提早对接,开展用工余缺调剂。
强化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持续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线上招聘活动,加大招聘信息推介力度。低风险地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可结合实际有序错峰举办线下小型化、专业化招聘会。特别是将春节期间持续经营的企业和留本地就业、求职的外来务工人员,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提供精准化、个性化人岗对接服务。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要加大人岗对接服务力度,加强岗位发布、远程招聘、直播带岗、在线面试、网络培训等服务供给,积极开展“131”服务,根据求职者的特点和需求,提供至少1次职业指导、3个适合的岗位推介、1个培训项目。对中高风险地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针对性、“一对一”指导服务。(记者 祝雪娟 实习记者 王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