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络中国节·春节】抗疫不出门,蔚县剪纸邀您共赏!(年俗篇))
阖家欢乐
新年的香风酒味越飘越浓,喜庆的气息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中,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忙碌着置办年货,那些代代相传的“年俗”也让年味更加浓厚,让新年更加“红火”。
张家口蔚县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很多的年俗,蔚县剪纸艺人李宝峰把这些传统年俗做成了剪纸,邀您通过国家级非遗“蔚县剪纸”感受蔚县过年时特有的“年味儿”。
腊八节,做腊八粥、喝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在我国北方,有“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民谣,过腊八也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冰上嬉戏,腊月寒天,大人会带着孩子们在冰上尽情玩耍嬉戏,打陀螺,滑冰,享受着冬日的乐趣。
祭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为了能让灶王爷美言几句,特贡奉糖瓜等贡品,吃人家的嘴短,不好讲坏话。
挂红灯,烘托了新年的气氛,增加了喜庆的味道。红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也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
守岁(熬年),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围坐桌旁闲聊,看春晚,通宵守夜,合家欢聚,迎接新年。
煨旺火,大年初一早晨,人们用菜籽杆、柏枝,在自家院中煨旺火,噼噼啪啪,响声贯耳,热闹非凡,象征着一年四季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迎喜神,过去的初一上午,村里的老人都要领上孩子们,拉上自家养的驴,骡,马,赶上羊,到村外的路口去“迎喜神”。
拜年,在桌上摆上各种各样的点心,糖块,花生,大豆,瓜籽,核桃,红枣等食品,每人沏上一碗红糖水,边吃边喝边等亲朋好友来拜年。晚辈给长辈拜年问好,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
初二祭祖,吃过早饭后,长辈领着全家所有成员,带上少许新年准备的年货,贡品,纸钱,鞭炮,香火等物品,到坟上祭奠祖先。
破五里的其他习俗
蔚县人过大年讲究很多,特别是正月初五以前,每天都有很多的讲究头。
正月初三恭送诸神。
正月初四种地,家家户户都要把炉灰在院里撒成一陇一陇的,然后,撒少许谷黍杂豆,以示勤耕,祈求年丰,傍晚打扫一次卫生,扫起来的杂土不准倒掉,堆好放在院里,用于初五填穷窟窿。
正月初五叫“破五”。相传,“破五”和“财神”是亲兄弟,他的圣诞是正月初五,骨瘦如柴,平日喜欢穿破烂衣裳吃剩饭,死后归天,玉帝封他为“穷神”,所以,每年正月初五早晨起床后,家家户户都要响鞭炮,寓意震穷坑;在院内挖土坑,寓意挖穷根。然后,再用初四扫起来的杂土填穷坑。这天大人小孩都不出门拜年,在自个家中吃饺子填穷窟窿,过了“破五”这一天,一切生活,恢复正常。
回娘家
正月初六,是已出聘闺女领着女婿和孩子回娘家拜年的日子。这天女婿拜年很有讲究,当女婿走到岳母岳父村堡门口的时候,必须提前下车进堡,主动给堡门前的人们作揖问好。如果不作揖问好,正月十五岳母、岳父搬闺女请女婿看戏的时候,村里人便要在他看戏的时候,悄悄地给他的新衣服上倒灯油,说他是油坨(方言:指心眼不够用,不懂礼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