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王明明:千针万线秀华服展现魅力东方美)
过年添新衣是很多百姓必不可少的春节活动之一,带有中国传统服饰特色,又符合现代人穿衣习惯的“中式时装”成为众多时尚女性的新宠。近段时间,胜芳镇的传统服饰行业着实火爆,几乎每家经营传统服饰的店铺里都将款式新颖,花色亮眼的各式旗袍、唐装、拜年服等摆在了显著位置。
“这是中式上衣、这是唐装、还有手工旗袍、拜年服……这个架子上是已经做好的一部分拜年服。今年做拜年服的男女老少选择红色的都比去年多,可能是大家经过了不平凡的一年,都想开年红红火火讨个好彩头。”胜芳镇大明旗袍店里,非遗传承人王明明正在一边录制抖音作品弘扬中国服饰文化,一边向记者介绍着每件服饰的特点。
胜芳镇金融大楼底商一家大红色中式门头格外显眼,推门进店,别有洞天。这里不像服装店,更似一家中式服装的微型博物馆。玻璃展柜里几件精美的真丝旗袍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金线闪烁,韵味独特。店内各区域分门别类整齐摆放着各种颜色、款式的各类中式服装。镊子、顶针、花扣、粉线袋、尺子、熨斗等做衣服的一整套工具和刚刚裁剪好的几块布料静静地躺在一张长方桌上。桌子旁一位身材高挑,气韵优雅的女士正在绣架上穿针引线。环顾四周,每个展柜里都摆满了颜色各异,款式不同的中式服装。长款手工刺绣马甲飘逸洒脱,对襟中式旗袍上飞龙斜盘腰间,阔袖羊绒上衣领口金色花朵层次鲜明格外别致,一满柜红色新娘旗袍喜气洋洋。
“这是桑蚕丝,纯色加刺绣,更能体现女性的柔美。这是丝绸,适合做传统旗袍”。制作一件旗袍,样式、面料、工艺缺一不可。什么样的材质适合什么样式,她都烂熟于心。她一边摆弄着布料一边介绍。每隔一段时间,她都要亲自去苏州挑选布料。“要不断接收新的信息,才能引领时尚,这些都是根据个人要求我进行创作改良的款式。”旗袍样式虽多,但王明明始终坚持着对传统手工艺美学的追求。她说,纯手工缝制的旗袍,每一针都有讲究,针与针之间的间隔都要相同等距才行。随便拿起其中的一件旗袍,细看其缝边工艺,无论是一道边两道边的缝制,都无不突显出其细节之美。
王明明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旗袍制作的第四代传承人,自幼跟随母亲王大爱学习传统旗袍制作技艺,不仅能娴熟的掌握京派和海派旗袍制作技艺的精华,还结合自己对传统服饰的理解衍生出了多款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服饰。“旗袍不仅仅是服饰,更是凝结了中国文化和智慧的形象符号,代表了中国女性的端庄秀丽。旗袍制作的传统技法到我这里是第四代,我的女儿已经19岁了,我要把它传承下去。”王明明有了新的梦想,她计划将大明旗袍三层打造成传统服饰博物馆,一方面展示中华传统服饰独特美,一方面传承手工技艺,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份无与伦比的东方美。(编辑 焦国远 通讯员 马颖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