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政策宣传、楼栋微信群管理、小区出入口值守……在山海关有这样一群人,在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总能见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看似微小,却不可或缺,他们的名字叫“社区小微”。在这群忙碌的人中,有个蓄留着花白胡子但步履矫健的身影,这个人便是老党员王鹏翔。
去年年初,为了助力当地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山海关社工协会组建了“社区小微”。66岁的王鹏翔是第一批加入“社区小微”的本地志愿者,现在热心的他是这支社区志愿服务队的队长,不过刚加入时他却坐了几天“冷板凳”。
“起初,‘社区小微’的工作落点是在线上,志愿者分布在全国各地,后来转为线上线下同时助力,就在本地招募志愿者。”山海关社工协会会长刘景绘说,“不少热心居民积极支持,那时王鹏翔看到我朋友圈的招募信息后,就主动加入了。”
刘景绘说,分派任务时会优先分给年轻人,王鹏翔刚加入因为年龄大没接到任务。对于任务分配“不均”,王鹏翔很不理解,常在微信群里“抱怨”。后来“平均”分配了,有了可做的事后,这位老党员的“抱怨”声消失了。
去年年末,“社区小微”被重新组织起来,选志愿服务队队长时,大伙儿一致推选王鹏翔。“王大哥身上有股老当益壮的干劲儿,他当队长我双手赞成。”志愿者王德亮的话道出了众多“社区小微”的心声。在“社区小微”队伍中,王鹏翔不仅年龄最大,人气也最高。
新年伊始,天气也比往年更显寒冷。作为志愿服务队队长,王鹏翔每日顶着寒风奔走在各个值勤点、生活区,查找防控“最后一米”可能存在的疏漏,向有麻痹意识的居民做宣传劝导,西关街道各个生活小区都留下了他的脚印。
线上,王鹏翔会将小微们每日的工作进展发给大家,用即时图片宣传和正能量话语给大伙儿鼓劲儿。线下,为了切实做到疫情防控“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王鹏翔和几个年轻人一起,逐栋楼逐个单元张贴社区网格群二维码,对于未戴口罩的人和扎堆人群,王鹏翔每次见到都会进行劝导。
在社区做疫情防护宣传时,王鹏翔经常会与一些老熟人不期而遇。原来在“社区小微”这个身份之外,王鹏翔还有另外两个身份,一个是山海关体育联合会党支部书记,另一个是山海关武术协会会长。作为一名传统武术的爱好者和继承者,王鹏翔教过的弟子多,认识的人也多,遇到熟人在所难免。
与老熟人相遇时,大多数人会在惊讶之余为这位人老心不老的老爷子送上一份赞许,也有些人对他不太理解。有次在社区贴社区网格群二维码时,王鹏翔遇到的一个熟人就属于后者。“做志愿者赚钱吗?”“不赚钱。”“那你图啥?”“我干的是一种快乐。”对这位老熟人的问题,王鹏翔的回答既是他对“社区小微”工作的一份认知,更是一名老党员对初心的一种诠释。
秦皇岛晚报(记者 周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