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阳光洒满地头,温室自动卷帘机缓缓卷起了覆盖大棚的被子,2米多高架子上,绿油油的藤蔓中间挂满了红彤彤的西红柿。刘万通、王宝苓夫妻俩是老把式,已经习惯了起早贪黑的侍弄大棚。
王宝苓正在采摘西红柿
马上成熟的大棚草莓
此前,刘万通、王宝苓的西红柿、草莓,因为卖相、口感不错,并不愁销路,菜贩会定时上门收购,还有周边市县的人开车过来采摘。赶上了疫情,外地商贩贩进不来,采摘的人也来不了,眼看着错过了黄金销售期,成熟的西红柿、草莓甚至有烂在地里的风险。
成熟的西红柿和草莓
一边是大棚里硕果累累,一边则是来客门可罗雀,刘万通夫妻俩没有怨天尤人。为了给收成找出路,本来不擅长玩智能手机的两口子,学会了拍照、发朋友圈,要先让身边的人知道,我家的的柿子红了,个头大,味儿甜!欢迎来采摘!再配上图片,就成为他们在各个团购群里的宣传广告。
给自家草莓做个广告
两口子学着做起了社区团购。
夫妻档——王宝苓过称、刘万通装车
西红柿直接卖给社区,每斤三块,送到附近的批发市场,一斤只有两块五,即使搭上些油钱,送货到小区还是赚的更多点。
看到夫妻俩忙不过来,记者充当起了搬运工
眼看春节就要到了,刘万通他们夫妻俩就打算守着大棚过年了。虽然现在每天装货、运货,过得很是辛苦,但提到未来,刘万通眼里满是自信的光。
刘万通:“我种了30年大棚,虽然今年赔了,但赶下一茬,找补回来!”
(记者:刘菁、高丽红、霍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