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船从远洋捕鱼回来,现在被海冰困在码头外,需要紧急支援。”1月12日早上7点,南排河镇前唐村村干部李炳胜接到了村民王振祥的求救电话。
李炳胜也曾是渔民,海冰封港虽然不是第一次发生,但由于今年冬天格外寒冷,他预感救援情况不容乐观,仅靠村里的力量是做不到的,于是,他立即向南排河镇主要领导汇报了情况。形势迫在眉睫,南排河镇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镇、村干部立即前往现场了解情况,制定救援方案。
不到8点,镇、村干部陆续赶到码头,从岸边望去,三四十条大小渔船困于海上。当时,由镇党委、政府选派的救援人员与渔民取得联系,了解海上情况,询问是否需要物质,并与有经验的渔民分析现场地理条件商讨救援措施。
8点30分,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决定采用水陆挖掘机进行海上破冰,“引导”渔船回到码头。参与救援的南排河镇工作人员周军马上联系“水陆挖掘机”司机李树元,请他火速前来救援。9点左右,4辆水陆挖掘机到达救援现场。
然而,救援难度让这位驾龄近20年的老司机出乎意料,破冰路线既要考量冰的承重能力,又要确保渔船可以驶入码头,他们开着挖掘机在岸边反复转了好几圈,最终才确定营救路线。
10点30分左右,破冰行动正式开启,1米左右厚的冰被挖掘机一点一点破开,船向码头开动了,王振祥和渔民们紧张的心情也慢慢平复下来。
但破冰的危险程度,却让挖掘机师傅们惊出一身冷汗,水陆挖掘机虽可下水,但更多适用于浅水、泥潭等环境工作。李树元描述当时的场景时说:“因为冰上灌进了海水,冰太滑,挖掘机不时地往海里溜,而且挖掘机周围的冰也有些松动,很容易发生侧翻,因此大家把车头朝向岸边,感觉车体下滑时就用车臂往上撑。”
救援行动惊心动魄。等到15点左右,海水涨潮时,渔船距离码头还有500米的距离,破冰任务已经完成过半,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一辆挖掘机“行走液压管”破裂。
按照往常挖掘机必须上岸进行维修,但此时大家也顾不了这么多,岸上的工作人员马上穿上防水服,不顾严寒、大风以及泥潭的阻碍,冲到冰上为挖掘机更换液压管,很快挖掘机又可以正常行驶了。
17点30分,太阳早已落山,仅剩的余晖慢慢淹没在海岸线下,没有光亮,救援难度大大增加;另外,天气预报称明天白天将有西北风,涨潮程度将会大大削弱,渔船难以驶入码头,很有可能被海冰封住,造成渔船破损;所以救援行动必须尽快完成。
这该怎么办?
继续救援,挖掘机只能在黑暗中工作,很有可能发生侧翻。停止救援,几十艘渔船或许会困于海冰之中,何时能解困、何时能回港、渔船和渔民又会有什么样的损失,一切都成为未知。
“继续救援!渔船就是渔民的身家性命,渔船早日归港,大家也省得‘夜长梦多’。”这是救援团队做出的决定。
因为天黑视线差,渔民们不能像白天一样看到清救援进程,王振祥说:“大家的心都紧张起来。”救援团队成员不断接到船上渔民打来的电话,向他们询问救援进度,并告诉大家救援时千万小心。
在渔船距离码头还有200米时,再次搁浅,救援团队决定加快破冰进程。16日凌晨1点,潮水再次涨起,渔船得以继续行驶,此时以挖掘机司机为代表的救援团队已经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
凌晨4点半,海水如期而至,渔船鱼贯而入,持续18个小时的破冰救援终于结束,渔船和岸上传来阵阵欢呼声,222被困渔民成功获救。王振祥和渔民们做完核酸检测后,很快回到了家中,见到了一个多月没见的家人,心中满是欢喜。他兴奋地向家人讲述获救的经过,对大家高效救援满是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