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妇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表彰第十二届全国五好家庭暨家庭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揭晓2020年全国最美家庭。我区徐爱菊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热衷参加公益活动,对孩子言传身教的徐爱菊家庭
她用20年的时间,实现了从一名下岗女工到创业先锋的华丽转变,不但将手工编织这一中国传统“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而且还带动当地3000多名下岗女工和农村妇女共同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她就是“巧手女匠人”徐爱菊。
1997年,因原单位改制,徐爱菊夫妻双双下岗待业。迫于生计,他们开始了在北京独自闯荡,推销台布的艰难创业历程。初到北京,人地生疏,他们睡过地下室,遭受过许多白眼冷言,经历过种种的不易,但他们没有放弃。在徐爱菊看来,这样一段经历反倒使她更加懂得了坚持的意义,“你有100个办法的时候,一定不要做99个,第101个可能成功。这个在我创业过程中,对我的启示特别大,让我每次做任何事的时候,都是用一百分的努力,不轻言放弃。”
正是凭着这种不服输的韧劲,徐爱菊尝到了创业小获成功的喜悦。没几年,她就在北京东大桥开设了门店,建立起了自己的销售渠道,还把台布打入了俄罗斯和韩国市场,自主经营之路也越走越宽。
后来,由沧州市妇联搭桥,徐爱菊开始带领下岗女工开展手工编织培训,实现下岗再就业。针对下岗女工心灵手巧、热爱编织,又要照顾家庭等特点,徐爱菊2005年在我区创办了东蓠采菊纺织品公司,随后注册了“爱洋洋”品牌,以“用爱编织美丽人生,让阳光撒满每个角落”为宗旨,为居家失业妇女建起“没有围墙的工厂”。
为了可以照顾到更多的失业女性,从纺织品公司创立至今,徐爱菊始终坚持“公司+下岗女工或农村妇女”的模式。十几年来,她不仅在我区建立手工加工点,还走到海兴、盐山,甚至山东省若干县建立,总计16个,带动3000多名妇女通过手工加工就业,这其中包括了200多位残疾女性。
经过近十五年的发展,徐爱菊创办的纺织品公司从最初简陋的加工点,十几个员工,三、五种产品,发展成具有家居用品、手工帽子、服装、玩偶饰品四大种类,几千种产品,拥有九项国家专利的一家很有实力的纺织品企业。如今,她正与清华美院、北京服装学院等优秀设计团队合作,将目光投向了更为高端的国内、国际两大市场。2019年11月,徐爱菊带着“爱洋洋”产品亮相第二届进博会,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国客商签署了合作协议。
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徐爱菊始终坚持做公益。几年来,坚持为贫困家庭、贫困儿童、环卫工人献爱心,连续三年走进大凉山,为那里的孩子们送去围巾手套和慰问金,与那里的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2020年疫情期间,积极响应号召,与女企业的姐妹们一起为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捐赠口罩、手套、消毒液、方便食品等物资。
在创业和学习的路上,徐爱菊、袁希禄夫妻互相扶持,互相鼓励,徐爱菊的纺织品公司已经做得风生水起,先生袁希禄也一直在学习的路上努力着,考取了高级网络工程师,两人举案齐眉,相濡以沫,风雨同行,是人们眼中令人羡慕的模范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