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降低诉讼增量 要从源头破题 ——河北大厂法院诉源治理成效初显)
截至2020年12月30日,大厂法院共新收诉讼案件3221件,同比下降9.11%,这是2014年以来6年间首次实现诉讼案件负增长。
降低诉讼增量破题的关键在于近年来大厂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深度融入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大格局当中,将打造多元解纷和一站式诉讼服务机制、“无诉讼镇村”创建作为有力抓手,积极向纠纷源头防控延伸,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核心,以法庭为纽带,以法官联系点、“10分钟司法服务圈”、广播宣传点为基点的“五维一体”诉源治理新路径。
从“支持”到“支撑”,党委领导划出诉源治理最大“同心圆”
2020年6月12日,大厂法院“无诉讼镇、村”创建调解室暨法官联系点揭牌仪式在祁各庄镇冯兰庄村举行,县委书记谷正海在仪式上强调: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把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创新社会治理、创建“无诉讼镇村”的“主心骨”,有效整合基层力量资源,将“无诉讼镇、村”创建指标纳入到农村党支部“星级化”管理当中,贯穿于争创“五星支部”全程之中,把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在矛盾纠纷化解“第一线”。
大厂法院始终将党的领导作为开展诉源治理工作的根本保障,多次主动向县委汇报工作进展,专题向县人大常委会提交《关于“无诉讼镇、村”创建工作情况的报告》;县委政法委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无诉讼镇、村”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创建“无诉讼镇、村”活动考核办法》,明确将诉源治理和“无诉讼镇、村”创建工作纳入基层社会治理、平安建设大格局中,将信访稳定、矛盾纠纷化解等指标纳入到农村党支部“星级化”管理考核当中,在县委的统筹下,全县的行政部门、基层自治组织和司法部门真正形成了矛盾多元化解的合力,也实现了诉源治理工作由“法院主推”上升为“党委主抓”。
从“集合”到“融合”,解纷机制多元化、立体化
2019年以来,按照党委和上级法院要求及工作实际需要,大厂法院将“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从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研究部署、多方对标学习到实施新建,历时近9个月,集多元解纷、登记立案、分调裁审、审判执行辅助、涉诉信访、法治宣传等全方位诉讼服务的新诉讼服务中心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标志着大厂法院在构建丰富快捷纠纷解决渠道和一站式高品质诉讼服务上实现了新突破。
大厂法院立足提升非诉解决机制整体质效,着力完善诉前多元解纷联动衔接机制,健全“分流+调解+速裁+快审”机制,力争纠纷一次解决,切实减轻群众诉累。整合人民调解、专业调解、特色调解等多种解纷力量,设立“无诉讼镇、村”网络调解室,与各法庭、镇村调解组织互联互通,提供网上解纷服务;与县检察院、司法局、妇联、人社局、卫健局、交警队、教体局等单位建立对接关系,道交一体化办公室、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中心等集中入驻,各调解组织在法官指导下,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对于不适宜调解的,进行再次分流,由速裁团队快审快判。2020年以来,实现诉前化解纠纷920件,诉讼案件以调解方式结案1434件,调撤率达54.09%。
从“案头”到“村头”,诉讼服务延伸到“细枝末节”
“李法官,我们村有两家因宅基地产生了纠纷,镇里村里都调解不下来,你们快来帮助解决一下,拆迁工作不能耽误!”3月18日大厂县正式启动王必屯村搬迁拆除工作,两户相邻的村民因宅基地问题产生了争议,为保障拆迁进度,村书记立即联系了包村法官和镇土地所,共同协调化解。通过多方力量耐心释法明理,双方达成和解,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群众需求在哪里,诉讼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结合辖区实际,大厂法院依托村镇调解室逐步建立覆盖各村的法官联系点,法官与司法所、派出所、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村干部等轮值,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法律咨询、法制宣传、培训指导等,形成“一村一法官、一村一调解团队”的解纷工作模式,筑牢了基层维稳第一道防线。当前,已在各镇建成两批法官联系点。同时,在每镇打造“10分钟司法服务圈”,即以法庭为中心,通过微信、电话、联系卡、巡回审判车等,10分钟内即能与司法诉求者对接,并妥善快速处理,真正打通了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0年以来,大厂法院5个基层法庭共诉前调解纠纷1524件,指导调解1496次,开展法治宣传730次,参与综合治理686次,培训人民陪审员563次,全县105个行政村中,共有71个村未发生诉讼案件,这一组数据见证了大厂法院深耕基层社会治理、源头预防化解纠纷作出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