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斗争一线当“考场”,突出正向激励。斗争一线是检验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为此,各地坚持把抗疫一线、脱贫一线、复工复产一线当“考场”,“零距离”识别关键时刻冲得上、敢担当、勇作为的优秀党员干部,大力选树先进典型,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崇尚实干、砥砺担当、奋勇争先。各地要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脱贫攻坚等工作中,挖掘、选树、宣传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凝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正能量,努力培养更多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能担当、作风上过得硬的好党员、好干部。
注重选贤任能,让有为者有位。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大战大考中表现出色、脱颖而出的干部,如同烈火淬炼出来的真金,他们迎难而上、奋勇向前,甚至付出生命,这样的党员干部,就应该大力褒奖、大胆使用、择优提拔。一次次在斗争一线的选贤任能,让“有为才有位”的激励效应不断彰显,“有位必须有为”的责任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有为不必有位”的担当精神也日益成为更多党员干部的自觉。各地要把疫情防控做得好、经济发展恢复好、社会秩序维护好、老百姓满意度高的党员干部使用起来,让更多的优秀党员干部在斗争一线磨练意志、练就本领、脱颖而出。
要突出重点,明确标准考准一线干部。坚持在关键时刻、重大考验、极为复杂的情况下,考察干部能否紧紧围绕大局,服从上级组织的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如在脱贫攻坚等重大斗争一线,重点考察识别干部贯彻执行上级各项决策是否坚决,对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不全面不到位的干部,进行提醒、诫勉;对个别“身在基层心不在”,不敢担当、不善作为的干部予以调整,重点考察担当精神和能力素质。近年来,先后开展“强责任、敢担当、转作风、促发展”“脱贫攻坚·党员先行”“提精神、讲认真、勇创新”等集中教育,重点考察识别整治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不够,患得患失,不敢担当不善作为等问题。同时,坚持把重大斗争一线作为干部锻炼担当精神和能力素质的基础阵地,积极选派优秀干部到重大斗争一线主战场,选派可重点培养担任正副科级领导干部的人选驻村帮扶,直接列入科级后备干部管理。
要突出精准,综合研判考实一线干部。坚持深入一线调研,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一线近距离观察和了解掌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斗争一线的实际表现。在年度综合考核和谈心谈话基础上,成立专项调研组,深入脱贫攻坚一线面对面考察识别干部。坚持察人督事相结合,加大对脱贫攻坚一线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和干部表现情况进行督查。
要突出导向,政策倾斜激励关爱一线干部。加大一线考核权重,研究出台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激励机制,提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方面专项考核占分比重,对成绩突出的通报表彰,表彰作为年底单位和个人考核加分项,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职务升降、奖励惩罚和工作调整的重要依据,切实发挥考核结果的激励鞭策作用,促使那些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的干部受到褒奖和重用。鲜明选任导向。坚持把重大斗争一线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主渠道,坚持“三个优先”,即优先考虑一线干部,优先使用一线干部,优先提拔一线干部,对关键时刻“顶得上”、攻坚克难“靠得住”的干部大胆提拔使用,对基层摸爬滚打、在工作一线攻坚克难、在急难险重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晋升职级,对年轻干部及时纳入后备干部库,密切关注、重点培养。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我坚信,只要深入贯彻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不懈做好在重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工作,以鲜明导向激励和引导广大干部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磨砺成长,就能够更好的去考察识别在重大斗争一线的干部,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中创造新业绩、开创新局面。(供稿人:郭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