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固安非遗印象】——柳编)
河北固安柳编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且工艺精湛。柳编俗称柳货,用杞柳或柳条编织而成,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和装饰品。素有“柳编之乡”的固安县是我国重要的柳编产地。固安柳编于2009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于2011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历史
柳编是固安的传统手工艺技术。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始见文字记载,已有近五百年历史。明代柳编器已颇为盛行,清乾隆年间,柳编户比比皆是。到了光绪三十二年(1906)固安县筹备成立商会,民国二十年(1931)三月,成立固安县柳编职业工会,会员416人。新中国成立以后,柳编业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柳编遍布全县,共2.50万人。柳具无毒、无污染、优于塑料、尼龙制品。这些因素,使柳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快速发展,畅销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西班牙等37个国家。
柳编久远的历史,造就了璀璨的文化遗产。技术的全面和精湛,达到了极高境界,固安柳编走出一条闪光的道路,令世人瞩目。
传承
张万富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柳编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80年出生于固安一个柳编世家,他从小跟着祖父、父亲学习,勤学好问,很快掌握了柳编技巧,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柳编高手。
如何让当代人喜欢上传统工艺,一直是非遗传承面临的问题。如今,人们可以从渐成常态的非遗展示活动中看到,越来越多的传承人和业界人士用创意赋予传统技艺新的生命力,让古老的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呈现出既传统又时尚、既古老又新鲜的生活元素。为了创新,张万富和华北航天航空科技大学、廊坊师范学院等高校的设计专业师生进行深度合作,以现代美学引领固安柳编的创新性转化。如今,张万富的柳编产品已经有数十个系列、数百个品种之多,大的产品系列就有吊花篮系列、提篮系列、盘子系列、洗衣筐系列、园艺系列等。但张万富从不满足于既有柳编的产品类型,他进行柳编产品设计创新的理念非常清晰,“我们要通过开发柳编的新材料、新编法、新用途,从而拓展柳编的新市场。”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固安柳编,张万富在抖音注册了“非遗柳编萌大叔”账号,每天晚上7时进行展示直播,最多时吸引了300多人观看。“虽然这个数字不算多,但只要能多让一个人了解,就一定会对非遗传承有好处。”张万富笑称,原本自己特别不爱说话,为了宣传柳编,口才越来越好。“我从事柳编工作,最初就是单纯的喜欢,现在更多的是责任。要想让老手艺薪火相传,一定得让非遗回归生活,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近非遗,学习非遗。通过学习和体验,了解这项传统技艺,体会到匠人的不易与坚持,认识了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的厚重。”
技艺
柳编的技艺深厚复杂,有着平编、纹编、勒编、砌编、缠边5种技法。从杞柳的种植、收割、脱皮,到编底、编帮、收口的整个加工制作过程,都需要手工或者半手工完成,对手工艺人的技术要求很高。同时,编柳需要心诚,偷一点懒,都会在成品上体现出来,比如筐帮编得不够均匀,或者筐底编得不够平整。”张万富用浅显易懂的方式给每一个参观者讲解着固安柳编的由来和制作方法。随后,张万富拿出几根柳条演示制作,只见他手指上下翻飞,不断地折弯、挑线、编制,一丝不苟,从容有度。很快,一个小柳编工艺品跃然眼前。
朴实的匠人,质朴的柳编,劳动人民手中编织的不只是器物,更是一种生活,一种文化。从这一双双粗壮灵巧的手中传递出的是一种民族的文化,岁岁年年,柳编不老,诉说着老一辈人在岁月长河中滴滴汗水汇成光阴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