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的传承抗战老兵们顽强拼搏、为国奉献的革命精神,向老兵们致敬,大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一系列走访关爱抗战老兵活动。首站来到了抗美援朝老战士梁守付的家中。
梁守付,1929年11月出生,大城县平舒镇五方村人,1948年入伍,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六军一九六师五八七团三营九连战士。先后参加了解放徐水县城、张家口、太原等著名战役。据梁守付回忆“那时候每天都是枪林弹雨,浴血奋战,就这样,伴随着身边的战友们一批批的牺牲,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我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开国之初,百废待兴,共和国刚过周岁,美帝国主义就将战火烧到了国界线,威胁到我国东北的国防安全,毛主席一纸命令,梁守付便随着66军196师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
异国他乡的条件格外恶劣,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下,每一名志愿军战士只有一身棉衣和一条棉被,寒风一起,全身透凉,战士们四肢冻伤无数,甚至连拿枪、装弹药都困难,更加苦的是入朝参战时每人只发了一干粮袋和五、六斤高粱面炒面。要知道吃炒面是有讲究的,必须和水一同进食,否则就会噎住,但当时交通不便利,后期补给非常困难,只能在战争间隙中,将炒面混着白雪,费力咀嚼下咽,偶尔运气好会捡到几个冻土豆来补充体力。就这样衣衫褴褛的志愿军官兵,拿着美军就认为炼钢都不配的武器,吃着美军认为连饲料都不如的食物,在漫天飞舞的崇山峻岭中,前仆后继地追逐着敌人的坦克、卡车,用生命之躯和满腔忠诚硬生生地啃下一场场战役的胜利,活生生地把敌人击退回37线。突然一发高炮弹飞来,“砰”的一声,梁守付和另外两名负责侦查的战友全部失去了知觉。
醒来后的梁守付已经住进了天津254医院,后来才得知两名战友不幸长眠在了朝鲜大地,而自己却成为一名光荣的残疾军人,至今身上还存留着美军的十一块炮弹片。随着抗美援朝战役的胜利,作为一个“最可爱的人”他拒绝了组织安排的天津港务局杨柳青政府等优越单位,果断回到家乡村党部联络处工作,一干就是五十年,履行着一名老党员的职责。每逢天气时令变化,身体受伤处因炮弹片隐隐作痛,从而也更加激发了一名退伍老兵的工作激情。
和平年代来之不易,关爱志愿军老战士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今后将更加用心做好关爱志愿军老战士工作,让老革命们受到应有的尊敬和爱戴,带动全社会的力量拥军、爱军、敬老、爱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