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黄骅市滕庄子镇杨春庄村杨丙山家的羊圈,一群羊“咩咩”叫着,正享用美餐,悠然自得。杨丙山忙着给羊圈补充饲料,看着膘肥体壮的大羊,他脸上笑容洋溢。身有残疾的杨丙山是杨春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年来,在黄骅市产业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凭借勤劳的双手,日子越过越好。忙碌的间隙,杨丙山向记者说起他的“创业史”。杨丙山今年64岁,4岁时,他患脊髓灰质炎落下了终身残疾。现在,家里只有他和老伴俩人,主要经济来源是3亩冬枣园。哎,一年下来,拍拍簸箕也剩不下几个钱,买袋肥都舍不得上。”杨丙山说。现在好了,每年企业都给俺分红。光这一项,俺家就有四五千元的收入。”说到这,他脸上有了笑容。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杨丙山口中的企业分红就是产业扶贫政策。据黄骅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忠和介绍,4年来,黄骅市一直积极推进“特色农业+龙头企业+贫困户”入股扶贫政策,充分发挥冬枣、水产、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优势,累计投资5013.7万元,实施了10个产业入股项目,惠及1122户贫困群众,每年人均增收1280余元。另一方面,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农业扶贫,通过土地流转、生产托管、务工就业等形式帮扶贫困户实现增收。
今年,黄骅市又赋予产业扶贫新内涵,开展“以购代捐”对口扶贫,由冬枣企业定向收购贫困户的鲜冬枣,每公斤价格高于市场0.4元至1元。
不光销路不愁了,经济效益还提升了一大截,这个意外惊喜让杨丙山高兴了很长时间。
“俺家冬枣品质好,‘天天食品’收购时一公斤多给8毛钱。3亩冬枣林挣了1万多块钱呢。”今年的收成,让杨丙山有点“小骄傲”。
有了富裕钱,他又有了新打算。
黄骅市残联帮扶他家的两只母羊,杨丙山的老伴儿一直当孩子养着。别看只有3年,已经繁殖了10多只羊羔了。今年老两口一商量,决定扩大养殖规模,又买来了30多只小羊羔。
一下子,两只羊变成了一群羊。眼看家里的小院装不下了,杨丙山又在村外大洼里建起了养殖场。
现在,日子越来越好,奔头越来越足,老两口每天都笑呵呵的。
“早些年可不是这个样儿。”滕庄子镇帮扶责任人胡玉春告诉记者,前些年杨丙山的儿子因车祸去世,一家人悲痛欲绝,见人就掉泪。2017年,胡玉春接到帮扶任务后,不光开展工作时用心用情,把好政策及时落实到位,对老两口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尽心尽力帮忙跑办。
感受着温暖,杨丙山还不忘再奉献温暖。今年年初疫情严峻时,杨丙山把600元钱交到村干部手里。村干部推了又辞,哪知杨丙山态度异常坚决。他说:“政府一直帮衬着我们,现在需要大伙儿出力了,咱哪能落下?”
“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让俺俩对生活有了信心。大伙儿瞧着吧,俺家的日子肯定一天比一天好。”说完,杨丙山爽朗地笑了。